由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越剧院共同推出的越剧第10代青年演员首届本科班毕业巡回演出,在3个月里面横跨了7个城市,演出了24场大戏,获得了从上海到江浙、从东南到首都的诸多好评。
越剧作为一个拥有百十年历史的剧种,迅速成长为风行天下的大剧种,有好多艰辛的探索和成功的经验可以分享,但是其最令人为之惊艳叫绝之处,则是不遗余力地进行表演人才代际的传递和新人的培养。
越剧界从袁雪芬等十姐妹作为第一代,到新鲜出炉的首届越剧本科班作为第10代,几乎每十年就要推出一代新人,这就是越剧薪火相传、不断前行的生命力之所在。目前的中国戏曲界,好多剧种举步维艰、后继乏人,不少老艺术家宝刀不老,还在披挂上阵,就是因为其人才培养存在着多年的断层,剧种的影响也就在不断消减。从此意义上言,越剧不仅是一个积淀深厚、传承有序的剧种,还是一个具备类似日本宝冢歌舞团青春靓丽、朝气蓬勃的特色的剧种。与时代同步,与年轻观众同步,这就是越剧一直拥有众多观众的根本原因之一。
越剧的第10代传人,是以上海越剧界首届本科班的面貌出现的。这是上海越剧界有史以来学历最高的新生代,也是上戏与剧院在越剧发展史上所做的一桩功德。中国戏曲学院也办过越剧本科班,但是从生源上看,它没有将上海越剧院和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两大院团的学员招收进来,从毕业汇报演出上看,它没有做全国性的巡回演出和学术研讨。学员们毕业之后天各一方,各自回到自己的团队里去发展。上海的越剧本科班,既具备从中专到大专的“六加四”十年一贯制培养的教育体制,又能够将毕业生整体囊括到上海越剧院的麾下,作为一个整建制的青年团来管理、来培养,这就在较大程度上保证了人才培养与演出实践的一致性,也容易形成团队的传统继承,逐步打造并形成属于新一代越剧人的剧目呈现、演唱风格,也可能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诞生出新的流派来。
在钱惠丽、张国华、史济华、单仰萍、章瑞虹、方亚芬、王志萍、袁东、裴燕、孙智君等众多老师们的悉心辅导下,上越本科班在北京的4场演出都各具特色,值得称道。徐派、范派、尹派、袁派等不同流派,都在学员班的同学中得到了较好的传承。惟其如此,越剧本科班清新靓丽、行当齐整、表演规范的首次亮相也得到了各地观众的一致首肯。
本科班“进京赶考”的4场演出,适逢北京的雨季,接连不断的暴风骤雨伴随着演出的弦歌声声,居然能够做到场场满座,殊大不易。《红楼梦》中两对贾宝玉、林黛玉的扮演者余果、王婉娜、陈敏娟和陈欣雨,青春勃发,灵气十足,举手投足,颇有规范。《花中君子》中的骆易萌,从《红》剧中的霸气王熙凤到苦主李素萍,再转扮《家》中的鸣凤,能够做到随物赋形,尽管扮演人物的性格与身份跨度很大,依然能够转换自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男女主角扮演者董心心和杨韵儿,其扮相之清丽,气质风度之对位,都特别具备观众缘。男女合演的《家》由张扬凯南担纲觉新,姚煜晨扮演觉慧,他们与陆志艳、王玥扮演的梅芬、瑞珏等人相映成趣,体现出上越男女合演的传统,展示了阴柔与阳刚相比照而相得益彰的舞台风格。
从国戏越剧本科班的如盐撒水,散入东南越剧班社,到上海越剧院本科班的整建制培养、演出和单独挑班演出,越剧界开了新的生面。长期以来,上海越剧院作为中国越剧艺术的大本营,佳作迭出,群星璀璨,具备高山仰止的地位。新时期以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异军突起,以茅威涛为代表的浙派越剧呼声颇高。随着上越第10代学院派传人之新鲜出炉,再过10年,也许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评点越剧新人的艺术成就。时代在前进,经过高等教育熏染的上越本科班,前途正未可限量。从此意义上言,越剧学院派新人的崛起,也与京剧本科班、研究生班的学院派一样,昭示着中国戏曲走上了更加正规也更加富于蓬勃朝气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