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积极,尽力做你能做的工作,去为更多人服务”,这是英国牛津大学古典文学专业学生夏洛特最近理解到的“工匠精神”的含义。
夏洛特是一名正在参与“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吉林行的外国青年导演,而她此次将拍摄的短片的主角,是被誉为“大国工匠”的中车集团高级技师、高铁焊接专家李万君。
今年“看中国”项目的主题是“工匠·传承·创新”。这一由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国际性中国文化体验项目已举办7个年头,有来自40余个国家的400多名外国青年参与了该活动。通过这些外国青年的镜头,更多真切可感的中国故事传播到世界更多地方。
发现中国
“这里有很多公园,是一个能让人感到放松的地方。人也非常友好,很热心地为我们提供帮助,让我感觉很温暖。”这是来自芬兰赫尔辛基科技应用大学学生艾达初到吉林长春时的感受。
今年的“看中国”项目自4月份启动以来,已在北京、上海、广东、云南等地分批次举办,将覆盖全国12个省区市。对今年参与项目的103名外国青年来说,这无疑是深入了解中国各地风土人情的大好机会。
外国青年们选择的拍摄对象,既围绕年度主题,又与当地特色文化密切相关的。比如在吉林参加活动的外国青年,选定的拍摄对象就包括制作萨满乌拉神鼓的手艺人、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录音师、辽金古法酿酒工艺的保护者等。
“这个项目很有创新性,并且能让更多青年来探索中国。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和政治都发展得很好,再加上我认为全球化的趋势很重要,所以未来我会多多鼓励我的学生都到中国来看看。”来自芬兰的活动外籍指导教师安娜凯撒这样评价道。
建立友谊
“看中国”活动除了为各国青年提供深入了解中国的机会,也为中外学生建立友谊搭建起桥梁。在活动中,每个短片都由外国青年担任导演、中国青年担任制片人,在合作拍摄过程中不同的文化思想交流碰撞、擦出火花。
与艾达合作的中方制片人葛思彤在活动期间,就与她建立了深厚友谊。“我们每天都会相处10到12个小时。从彼此陌生到慢慢熟悉,现在已经很融洽默契了。我还教会了她使用微信。在活动结束以后,我们肯定会继续联系。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也很想去芬兰看望她。”
与夏洛特合拍《大国工匠》短片的制片人秦伟光也同样有很多感悟。在采访过程中,夏洛特有表达不清楚的地方,秦伟光都会体贴地替她补充,“因为她有点害羞”,秦伟光笑着解释。“我和夏洛特在拍摄时常会因为想法不同,碰撞出崭新视角。这次的活动经历,不仅给了外国青年一个了解中国的机会,对我自己这样的中国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更深入了解自己国家和家乡的机会。我们的拍摄对象都是各领域最优秀的人才,如果没有这一活动,我也很难有机会去和他们接触、学习到这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开展合作
能让参与学生在活动中收获丰富的体会,也正是各地高校愿意积极承办该活动的原因之一。作为“看中国”活动在东北地区唯一的承办高校,吉林大学连续两年为活动提供支持:从实地考察拟定选题到志愿者招募,再到专门建立微信公众号来推送活动信息,许多老师和学生愿意花费半个多月的时间来参与其中,正是因为这一活动对所有人都大有裨益。
“我们的学生无论做志愿者还是制片人,在项目中都能得到锻炼,扩大视野、增加国际交往能力。所以我们作为承办高校,并不只是在做‘服务’,也是在谋 ‘合作’。在这样的合作基础上,我们也希望未来中国的学生能以这样的形式走出去‘看世界’。”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孔朝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