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6月23日 星期五

亲爱的中文,你好吗?

陈颖妍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6月23日   第 09 版)

  托比在写汉字

  5月26日,本版刊文《中国你好 世界你好》,内容为来自英国的9岁男孩托比写给中国的一封信。文章刊登后,读者对这个小男孩颇为关注,本版今日刊出托比和他的母亲一起学中文的故事,以飧读者。

  

  2013年6月,5岁的英国小男孩托比向世界寄出了第一封信。在他小小的身驱里,蕴藏着让大人意想不到的感染力──他使世界变得温柔、亲近。凭着对世界的好奇,托比开始给全球各地的人寄信,以了解不同的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转眼之间,托比已经学了3年中文,而他的母亲萨宾也加入了学中文的行列,在托比的学中文之路上,妈妈担任着亦师亦友的角色。

  6岁开始学中文

  当笔者问托比是怎么知道中国的?他回忆道:“当时我只有5岁,对中国的认识不是很深。借着‘写信给全世界’的计划,在寄出的200多封信中,有一封是寄到中国香港的。我从香港笔友的信中得知了一些中国的背景和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使我对中国文化开始产生了兴趣,才有了学汉语的念头。”

  托比真正了解中国文化是从6岁学中文开始的,“那一年暑假,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刚巧开办了汉语儿童暑期课程,我便报名参加。暑期学院课程包括艺术、手工艺、工作坊、游戏及中文学习。我最感兴趣的是学习中文,这个课程使我感到十分满足,也增加了对中文的认识,令我更想继续学习。”没想到,一学便是3年。他最近通过了中国国家汉办针对汉语非第一语言的中小学生而设置的新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CT3)。“那次机会让我认识到中国原来是那么美丽──长城、故宫,全部都是我想去的地方。”

  喜欢有故事的汉字

  托比告诉笔者:“语言是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因为这是最不经修饰、最直接的一种沟通渠道。所以,学一个地方的语言后,了解那里的文化便事半功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每个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我最喜欢的汉字是‘去’字,因为它笔画显浅而涵意深远,代表着你将会去某个地方,有可能令你展开一段新的冒险旅程。另外,我最近还爱上了另一种中国文化──中国音乐。我去过数个音乐会,深深地被充满东方特色的乐器迷住了,尤其是古筝,希望将来我也能够学习。除此之外,我也对中国菜十分感兴趣,听说有很多种烹调方法。”

  托比说,在汉语学校收获的不仅仅是中文的知识,而且可以认识来自中国的新朋友。“我最近认识了一位叫Kevin的中国男孩,他最近才搬到英国,我们十分投缘,和他聊天时,我可以说更多中文,让自己更有信心。”

  托比也想给正在学中文的读者打气:“汉语是一门很难的语言,但只要全力以赴,总有一天会学会。”

  妈妈成学中文“搭档”

  学一种新的语言,天赋固然重要,对孩童来说,家长的态度和教育方法更为重要。托比的母亲选择和孩子一起去经历,“我得悉托比要学中文时,十分支持。因为这是他的决定,他已经逐渐长大了”。

  “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也与华人一起工作过。在托比学中文的前两年,因工作关系我没报读成人汉语班,只打算在旁陪着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协助他完成作业,帮助他记新词,这个亲子学习过程弥足珍贵。幸运的是,我从今年起能够与托比一起学中文,我们十分享受在一起学习的过程。”萨宾说。

  对于想学中文的外国孩子,萨宾说:“要尊重子女的意愿,如果他们想学,也正好有合适的课程,那就豪不犹豫去学习吧。如果当时托比对中文没有兴趣,我也不会强迫他。”她建议:“当两个人一起学习时,事情会变得更有趣。托比知道他认识的一些字我不认识,而我认识的字托比也不一定认识,所以我们用电子卡去学新的字词。我们一起学习,也从对方身上学习。”

从孔子学院走向世界各地
亲爱的中文,你好吗?
我在海外教书法 —— 结缘“弘一体”
绿色在我心中
责编:赵晓霞 邮箱:xiaoxiapeop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