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6月15日 星期四

青岛:

用国际标准对话世界

宋晓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6月15日   第 10 版)

  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高速动车组交车线。
  (资料图片)

  前湾港集装箱码头。
  (资料图片)

  今年的6月27—29日,以“标准让城市更加智慧”为主题的国际标准化论坛将在青岛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嘉宾将深度探讨如何用标准助推创新发展,以标准引领时代进步。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论坛的主办城市青岛正是“标准化+”的先行者。作为国家质检总局确定的标准化建设示范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青岛在国内首创以“标准化+”作为城市战略,打造出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岛标准”。

  率先改写国际标准

  在企业界有一句话流传甚广: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

  青岛海尔正是一流企业的典范。海尔不仅是中国家电行业标准领航者,也是参与国际标准工作的领军企业之一。

  2002年,海尔正式向国际电工委员会提出“防电墙”国际标准提案,经过长达6年异常艰辛的国际标准化征程,终于在2008年,实现了中国家电企业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中“零的突破”,海尔由此成为首家改写国际标准的中国家电企业。

  海尔“防电墙”技术写入国际标准,不仅使得海尔电热水器销量增长,还带动整个行业电热水器的整体销量提升,更有效保证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此后,作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海尔提报的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越来越多。

  2015年10月,海尔向国际电工委员会提交“冰箱保鲜”全新技术标准提案并获得通过,为全球统一了国际标准测试方法,这标志着中国家电行业实现了牵头制定国际标准的零的突破。

  海尔领航国际标准不局限于家电,它的触角已延伸到智能制造、物联网等前沿科技领域。

  在2016年的国际电工委员会市场战略局年度技术大会以及中德智能制造4.0部长级会议及标准化工作组会议上,海尔集团代表中国企业积极发声,参与国际智能制造标准的研讨和制定。

  其中,以海尔互联工厂模式为基础提炼的智能制造模式,分别入选了国际电工委员会未来工厂白皮书以及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案例。

  截至2016年12月,海尔累计提报了90项国际标准修订提案,其中发布实施43项;海尔主导、参与国家/行业标准修订410项,已发布365项。

  海尔已成为中国提报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最多的家电企业,也是国内主导国家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

  青岛海信也是国际标准化的积极参与者。海信从2007年参与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显示技术委员会工作,牵头组织起草了LED液晶背光分规范国际标准。

  尔后,海信又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平板显示技术委员会激光显示工作组组长单位,自2013年标准组成立至今,已经有2项标准出版,5项标准在顺利推进。在光模块领域,海信也参与了多项国际标准的制定。

  同样来自青岛的中车四方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上也频频出招:截至目前,该公司共参与了14项国际标准制修订项目,已完成了57项国家标准、122项行业标准。

  据统计,青岛现在共承担了25个国际和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工作,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74项、国家标准650多项、行业标准700多项,一个与国际接轨的“青岛标准”体系已逐步构建。

  “标准化+”先人一步

  青岛的“标准化”工作何以全国领先?

  时间可以追溯到1930年,青岛生产出中国生产的第一瓶矿泉水——崂山矿泉水。凭借其百年的品牌优势和优质的质量,崂山矿泉水成为国内矿泉水行业中的翘楚。迄今为止,中国矿泉水生产质量标准,一直都是以崂山矿泉水的标准而制定的。

  1964年也是中国标准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是年出台的《青岛啤酒操作法》,成为中国啤酒工业的第一个行业标准。

  很多人想象不到,小小一滴青岛啤酒要经历1800道关键质量控制点的锤炼:酿造用的大米必须是脱壳3天之内的新鲜米,使用高成本吸氧材质啤酒瓶盖内垫以保持啤酒的新鲜度,7级50多项检测指标确保酿造用水的纯净……

  管中窥豹。在青岛,像青啤一样先行一步制定标准,从而成为行业领军甚至冠军的案例还有很多。

  发明无负压供水技术、专利技术4000多项、研发了8项国家重点新产品……青岛三利集团公司一直专注于城市供水安全系统设计研发,近年来该公司主持制定了《无负压给水设备》行业标准,将企业的自有技术转化成国家标准,掌握了行业话语权。

  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青岛创统科技发展公司,承担了逆变电源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制定了相关领域国家、行业标准,企业知名度和效益得到很大提升。

  位于青岛市市北区的青岛国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则通过制定《水处理用臭氧发生器》行业标准,提升了公司实力,成为全国最大的臭氧发生器生产企业。

  梳理近年来青岛标准化工作的脉络,不难发现其清晰的跨越路径。

  2015年,青岛在全国城市中首个提出实施“标准化+”城市发展战略,并与中国国家标准委签署了《关于推动青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合作备忘录》。

  2015年8月,国家标准委正式函复青岛市政府,同意《国家家用电器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青岛)筹建方案》,这是国家批准筹建的第一个行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2015年年底,由青岛国信胶州湾交通有限公司主导和参与制定的《公路隧道运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是国内首部隧道安全管理标准规范,填补了行业空白。

  2016年1月,全国首个由质监部门与高校共建的标准化研究机构——青岛大学标准化战略研究院揭牌成立,成为国内一流的标准化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和服务于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智库。

  在2016年9月举行的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上,青岛作为唯一发言城市,向世界展示其实施标准化的经验做法,引来世界瞩目。

  以世界标准建国际城市

  底蕴决定高度。拥有开放基因的青岛,一开始就为青岛的“标准化”注入了国际视野。而青岛实施的国际城市战略,更把“标准化”引入了整个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青岛在国际城市战略实施组委中专门设立了“标准组”,并对标香港、新加坡、旧金山等10个国际城市,制订了《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指标体系》,包含了5个一级指标和35个二级指标,比如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国际成长力、国际吸引力等,以国际标准引领城市开放发展。

  翻阅《青岛市推进实施国际城市战略“国际化+”行动计划指导手册(2016-2017)》,不难发现青岛将“国际化+”量化成具体工作标准,探讨建设国际城市的标准和路径,为建设宜居幸福的创新型国际城市提供参考。

  以国际标准建设国际城市,青岛已迈出步伐。

  在青岛西海岸,中德两国政府间唯一的战略合作园区中德生态园,先行建立了可量化的40项生态指标,其中有些指标为中国国内首次提出,该园区由此成为中国国家标准委批准的全国唯一的国际标准合作示范园区。

  标准的提升营造出一流的营商环境,提高了投资吸引力。2014年和2015年,中德两国总理先后两次签约,将被动房示范项目、空中客车直升机项目落户中德生态园。

  在青岛红岛,青岛高新区成为全国1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之一。

  服务业标准化也是建设国际城市的题中之义。

  一辆公交车运行在路上,有数十项标准进行把关;新能源车换电全部由机器人按照标准化指令完成;2013年获批全国公交客运行业唯一的“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青岛交运温馨巴士将标准化发展规划纳入企业最高级别发展及战略规划,以标准化战略为核心战略,逐渐建立起集旅游观光、城市客运、定制公交等多位一体的大公交全域发展模式,成为国内城市公交行业的领航者。

  同时,青岛在农产品供应链标准建设上亮点颇多。一直以来,青岛以外贸标准办内贸,寻标对标输港鲜活农产品和美日欧出口水产品禽肉标准,把出口食品标准成功移植到国内城市“菜篮子”工程建设供应保障上来。

  2010年,青岛被确定为全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并制定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地方标准。2014年,青岛出台《鲜活农产品生产流通管理规范》等地方标准,成为全国首个农产品生产流通地方标准。

  继“青岛制造”、“青岛品牌”之后,青岛又为世界贡献了“青岛标准”。可以预见,已然先行一步的“青岛标准”未来必将乘风破浪,抢占国际标准竞争制高点,为这座城市增添新动能。

用国际标准对话世界
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地方经贸合作平台
资讯速递
责编:杨俊峰 邮箱:rmrbzgg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