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6月14日 星期三

体育海外收购热该降温了(体坛走笔)

卢泽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6月14日   第 09 版)

  近年来,随着国内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体育投资逐渐成为行业热点。其中,中资对海外体育产业的多项收购最引人注目。中国企业频频入主国际知名俱乐部,一度让体育迷们兴奋不已。

  以足球产业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两年,中国内地企业在海外收购的足球队数量已达12支,耗费资金超过150亿元。这些“大手笔”投资,曾让部分人群产生了“世界足球进入中国时间”的错觉。然而,中国资本对海外俱乐部的大规模收购看似风光,背后却难掩标的球队业绩亏损、战绩平平等窘况。

  与中资活跃的海外收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俱乐部或体育项目在被中资收购之后,运营成功的案例较为有限。虽然这些海外体育资产已经收入中资旗下,但中国企业却难以在市场环境、法律、文化、社会等方面有着很大差异的国外市场站稳脚跟。“非主业”“非理性”“盲目”“浮躁”等负面词汇,开始频繁出现在国内外媒体报道这些并购案例的文章中。

  从现实层面来看,出现这种情况也在情理之中。与中国相比,职业体育在欧美市场的发展则更为成熟,其长期积累形成的管理运营经验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赶超。反观中国,虽然国内体育市场较大,资本实力雄厚,但在体育产业管理经营方面经验不足,在完成对海外体育资产的收购后,如何实现无缝对接,充分融合,成为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中资在海外大规模收购体育资产过程中,还掺杂着资本炒作、转移资产等违法违规行为。近期国家有关部门对中资收购海外俱乐部的一系列表态,也预示着这股体育资本“出海热”正面临冷却的趋势。

  事实证明,中国体育产业布局海外业务,光有热钱还不行,练好“内功”才是当务之急。一方面,中资企业需要在海外并购重组中回归“价值投资”本位,以理性慎重的姿态评判风险,预测收益。另一方面,中国体育资本还要消除急于求成的心理,收购一家世界顶级俱乐部,并不意味着就能拥有世界顶级的经营管理能力。从某种程度而言,一项收购的完成只是更大挑战的开始,如何通过海外投资,吸收西方体育产业先进的管理运营理念,提升中国体育产业国际化水平,才是中国投资者真正该去追求的目标。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体育产业作为一门朝阳产业,也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在历史机遇面前,体育海外投资热潮亟须业界冷思考。而那些并不成功的投资案例,也似乎正在告诉人们,只有稳扎稳打、砥砺前行,中国的体育产业才能行稳致远,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一届女排亮相瑞士精英赛
体育海外收购热该降温了(体坛走笔)
中芬推进“快乐运动中国计划”
中国网球遭遇“换代”坎
中国奥委会2009-2016市场开发收入近30亿元
阿勒泰探险越野赛落幕
责编:刘 峣 邮箱:onionli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