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山区,古村落犹如明珠般散落在青山秀水间,罗城的渚湖姜村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从安徽池州市贵池区墩上街道出发,沿山路行走10余公里就到了渚湖姜村。一下车,只见蓝天白云下,一个群山环绕、溪水潺潺、林木茂密、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宛如梦中桃花源般赫然呈现在眼前。
这里阳光灿烂,每一片绿叶被照得透亮;空气清新,阵阵甜香随微风沁入心脾;溪水清澈见底,携着落叶汩汩地流向远方。这个生机勃勃的小村庄却已近700岁,村口一株黄连木生长了500年,旁边银杏树更是逾千年。
说起村子的历史,村支书如数家珍:姜村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现有百余户人家。全村以姜姓为主,因得渚湖水滋养,人丁兴旺,诸业发达,所以名渚湖姜村。2012年该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村民们对老天赐予的好山好水视若珍宝,对祖先建下的家业呵护备至。走进村里,宝山依然青翠,百种珍奇树木并存,村民们并没有受各种利诱而毁山采矿;建于明清时期的几十栋皖南民居保存完好,依然为人们遮风避雨;渚湖河穿村而过,两岸形成的石板街道成于明代,经过几百年的人踩车碾更显厚重;河上耸立有明初的石桥,光滑黝黑,藤挂草垂。
风水好的地方一定有甘泉,渚湖姜村有口神奇的龙眼泉。我们来到泉边,只见盆口大小的水岩底部水花喷放。泉边立一碑,上有清朝首辅大人鄂尔泰手书“龙眼泉”三个大字。村支书自豪地说,泉水温度冬暖夏凉,千百年来,无论是洪涝还是旱灾,泉水始终不漫不溢、不浑不浊,周边四百多亩水稻田全靠它灌溉。
“罗城是个好地方,松林竹海古村庄,小桥流水石板路,莺歌燕舞桃花香。”正当我们陶醉于湖光山色中时,一阵清脆嘹亮的歌声从旁边的广场传来。
一方好水土养育出一方幸福的人。渚湖姜村人从古至今爱唱歌,犁田栽秧忙时唱,十冬腊月闲时唱,唱词随口编。“山歌本是古人留,留给后人解忧愁。”据推溯,最迟在明代,村民们对唱、合唱已成为风俗。2007年,罗城民歌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循着歌声,我们来到农民文化广场,广场上有一座200平方米的徽派建筑,就是罗城民歌传习所。每逢节庆活动,这里都会有罗城民歌的演出。走进传习所的教室里,83岁的姜秀珍正在辅导村里的年轻民歌能手排练新歌,她是罗城民歌的领军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牛背上长大的姜秀珍把家乡民歌从罗城山村一直唱到北京城,甚至唱到了海外。
与很多空巢村以及衰败的老村落相比,渚湖姜村用美好生活和歌声留住了村民,让这个古老的村落充满了活力。姜秀珍孜孜不倦传承民歌,几十年来培养了男女歌手上百人。当地政府也积极扶持,开展民歌教学活动,整理罗城民歌词谱,并将罗城民歌纳入了全街道中小学音乐课堂。
“山歌好似春潮涌,声声催得百花开,歌乡处处好风光,绿水潺潺绕青山,……伴着歌声随君归,若听山歌再回头。”一曲动人的合唱响起,这是姜秀珍和村民们在为我们送行。
汽车启动,古村越来越远,但歌声在耳际久久不息。今天,许多地方都试图留住古村落,而渚湖姜村告诉我们,真正的保护需要有一方水土与一方人民之间的相互滋养,彼此在生活中产生情感和爱,才能从根本上留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