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5月30日 星期二

古村落保护的魂是什么(百家谈)

陈绍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5月30日   第 08 版)

  近两年“民宿”成了热词,也成了古村落保护、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个新模式。和草根出身的农家院不同,民宿一出场就透着贵族范儿,由于资本的强势介入,民宿往往会选择较为偏僻、古建保存完整的村落,整村统一租赁回收,并聘请专业团队负责整体改造设计。对古宅的改造也更注重文化性、乡土性与品质感,并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品牌塑造。

  什么事就怕火,古村咱也有啊,还等啥?改吧!于是许多地方大量上马改造项目。两年前的深圳文博会,仅东莞一地就拿出7个古村落进行民宿项目整体招商。但各地古宅改造中都在追求外旧内新、外古朴内奢华的效果,这让我不禁对古村落命运有些担忧。

  一个传统村落的形成不是“设计”而来,是在人和自然漫长的对话中逐渐拓展出来的,故称“自然村”。祖先们依山而居,傍水而聚,村落依托于自然并与自然融为一体。不同村落因为地理、气候、区位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的语言、民俗等乡土文化。陕北的窑洞、福建的土楼、湘西的吊脚楼……各有风情,每个古村落都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标本。

  中国的古村落改造历经拆旧建新、拆旧再仿旧之后,现在大有进入民宿开发的势头。由于高端设计团队的介入,民宿改造很好地提取、保留了古建符号,但片面追求老宅外立面的改造与内部豪华的装修,却容易忽视传统建筑在整体格局、内部功能背后的文化内涵,使老宅变得华丽却有尸无魂,置身其中有时空错乱之感。

  大多老宅整面墙被拆掉,换成了宽大明亮的落地窗,理由是这样亲近自然;拆下的木窗棂结束了上百年的使命,挂在实木与大理石装饰的墙上,变成所谓符号;土炕变成了顶级席梦思大床,床上整齐地摆着四个不同硬度的枕头供客人挑选;旧石碾子被竖在门前老柿子树下,改造成茶几,圆形玻璃台面上一杯蓝山咖啡正在优雅地冒着热气。谁还能想起就在几年前,主人还蹲在这吃着一碗刚出锅的扯面。

  老宅的痕迹被设计师保留的多或少,融入的现代元素深或浅,决定着古村落的命运。当现代设计风格过时之后,被改造的古村落恐怕再难找回旧时模样。虽然有几片瓦、两面墙作为古村落的符号被保留,但建筑的魂却不在了。建筑是人的“家”,人才是建筑的“魂”,如果祖祖辈辈居住在村里的人不在了,住在豪华民宿里看到的也就不再是乡土文化,而是旅游文化。

  古村落的保护与改造,切不可只重形式而忽略了人以及整个村落生态,毕竟我们保护古村落的目的不是为了建几座主题酒店,而是留住中国乡土文化的根。

古村落——诗意栖居之所
古村落保护的魂是什么(百家谈)
欢歌飞出罗城古村
责编:罗 兰 邮箱:luolan9520@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