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4月19日 星期三

多民族作家新生力量在成长

杨 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4月19日   第 07 版)

  “80后”作家正走向成熟,“90后”作家正在崛起,“80后”“90后”作家已成为当代文学不可忽视的后力军,成长为重要的新生力量。为推动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培养少数民族青年创作人才,由《民族文学》杂志社、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作家协会主办的少数民族“80后”“90后”作家对话会日前在南宁举行,与会的专家及多民族年轻作家就少数民族“80后”“90后”作家现状展开研讨。

  出版家、作家聂震宁指出,民族作家不仅要写本民族,还要走向更广大的领域。文学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但必须有世界性才能成为世界的作品。用民族的东西跟世界对话,形成文学最大的公约数,就是普遍性、共通性。希望“80后”“90后”作家走出局限,关注国家、世界、人类,作品体现中国的特点和世界的眼光,讲好中国民族的故事,坚持为人民写作,为国家写作,为社会写作,为人类写作,这样才能写出内容更广大的作品。

  在评论家白烨看来, “80后”作家现在状况很好,起点高,有潜力。我们有非常好的文化时代和文化环境,年轻作家要抓住这个契机,使自己能够尽快地转型和成长。“80后”写作一开始都带有半自传性,从自我出发,写个人经历和生活感受,应该从自我走出来。从他们的文学阅读、文学借鉴和文学吸收、文学参照来看,往往瞄准国外的东西,对于本土性、民族性、传统经验关注不够。我们应该有文化自信,希望年轻作家力求在个人性、民族性、时代性之间寻求契合点,形成自己的特点和个性。“80后”“90后”写现实的作品不多,有个性的、尤其是语言上有辨识度的作品比较缺乏。我们要对年轻作家多一份支持和理解,不能让他们在市场上自生自灭,要对他们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他们排除困扰,坚定文学信念。

  评论家张燕玲说,少数民族作家既要注重自己的民族身份,更要关注作为作家本身应该达到的高度。民族地区的差异性、思想感情的独特性是民族作家创作的丰富资源,在差异性和独特性中去寻求人类的共性,这是民族文学的优势所在。少数民族作家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在娱乐化的当代,青年作家写作的坦诚而郑重的态度弥足珍贵。一个1995年出生的回族作者写一个回族老人和一只老猫在孤独中相依相守,我看了非常感动,他在艺术上有自己的个性和追求,写出了深刻的孤独感与悲凉感,让我想起了回族作家马金莲、李进祥作品中对生死的郑重感和仪式感,他们写普通人对生命的坚守,把生命消失的过程写得卑微而崇高。他们通过写普通小人物,完成自己的精神成长,表达对生活的感恩,对文学的敬畏感,完成了自己的转型。“80后”作家包尔金娜表现草原文化对自己的影响,这种民族的特质需要年轻一代去接通去连接。

  广西作家协会主席东西与年轻作家分享自己的创作体会说,写作是一个体力活,也需要智力和技巧,需要心力,最终靠毅力,有毅力坚持下去,你热爱它,它会有回报。年轻人要多写,坚持写。

  彝族年轻作家包倬表示,民族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血脉里的东西,文学是我们思考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土家族年轻作家向迅说,在全球化的时代,把民族性置于全球化背景下考察书写,是一种机遇。畲族年轻作家朝颜表示,要写出本民族置身于社会变化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羌族年轻作家羌人六说,好的作品会发光,要写出比生命更长寿的好作品。

台港暨海外华人作家新生代(文学聚焦)
文艺评论不要成为票房的奴隶(作家谈)
多民族作家新生力量在成长
魔幻与互渗(新作评介)
责编:杨 鸥 邮箱:hwbwy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