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4月18日 星期二

锻造“硬实力” 善用“巧实力”(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制造)

本报记者 卢泽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4月18日   第 11 版)

  4月13日,山东青岛港外贸集装箱码头,码头工人在目送外轮离开码头。
  俞方平摄(人民视觉)

  潍柴生产的发动机。
  本报记者 卢泽华摄

  二月二十六日,一艘大型远洋滚装轮在连云港港六十四泊位码头装载国产汽车出口国外。
  王 春摄(人民视觉)

  日前,马来西亚交通部的工作人员来到湖南长沙,与中国中车签订了13列混合动力电动车组和9列现代超级动车组的购销合同。几乎在同一时间,德国机械制造行业协会发布数据,中国超过“德国制造”,去年出口俄罗斯约49亿欧元的机械设备。

  马来西亚的动车组订单和俄罗斯进口的机械设备,都展现出中国制造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日益提升的影响力和认同感。如今,依托技术、质量等“硬实力”和促进互联互通、资源整合的“巧实力”,中国制造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时下最耀眼的“中国品牌”之一。

  

  硬实力

  发挥制造优势

  “我能明显感觉到,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公司的业务量也在显著提升,去年,我们的设备出口大概有20%左右的增长。”谈到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对企业的影响,山东潍柴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申建华对本报记者表示。

  潍柴是一家大型汽车及装备制造企业,其产品远销俄罗斯、伊朗、越南、印尼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潍柴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机遇,在印度完成建厂投产,并以收购、合作等形式,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缅甸等国家落地生根。

  在申建华看来,“一带一路”建设给公司带来了双重利好:一方面,提升了公司本身的出口业绩。另一方面,由于国内重型卡车、工程机械等企业多使用潍柴生产的动力系统,这些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壮大,也带动了潍柴业务规模的提升。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中国制造业规模也跃居世界第一位,并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这些“硬实力”的展现,促进了中国制造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在许多企业人士看来,“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广阔,能与中国制造形成优势互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当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双赢选择。

  面对难得的机遇,中国制造将质量作为一切追求的前提,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确保中国品牌的品质,并将售后保障工作做到位。中国重型汽车集团生产的重型卡车,如今已卖到全世界96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中国重汽已不再是简单的卖车,而是搭建起了完整的售后销售服务网络,截至2016年底,中国重汽已在全球设立了253个服务网点和228个配件网点。

  巧实力

  促进互联互通

  4月16日,随着汽笛一声长鸣,满载中国国产电子元器件、食品、饮料、机电产品的中欧班列(武汉—汉堡)从武汉铁路局吴家山中心站开出。这是今年以来从武汉开行的第36趟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自2011年3月开行以来,已累计开行近3700列,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的“大动脉”。这些在亚欧大陆上呼啸穿梭的“钢铁驼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运力保障。

  中欧班列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善用“巧实力”的一个例证。如今,中国在将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同时,更加注重搭建互联互通的平台,为这些“硬通货”带来“软保障”。

  4月10日,一个年轻的外国女孩使用自己人生第一张信用卡,在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APP上购买了一款价值41.01美元的手表。这一天,速卖通海外买家数累计突破1亿。

  速卖通是阿里巴巴旗下针对全球市场的电商平台,现已覆盖全球220多个国家及地区,其中,俄罗斯、白俄罗斯、荷兰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是其主力市场。如今,以速卖通为代表的中国跨境电商平台让海外消费者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自主品牌,大大推进了中国制造的全球化进程。

  专家认为,通过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等形式,中国构建了完整的供应链和价值链,整合各国资源、促进互联互通,最终带动沿线各国经济的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的自由流动,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市场的高度融合。”4月14日在山东潍坊举办的“一带一路”跨国公司对接会上,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原会长张志刚对本报记者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架构。

  新动力

  带动沿线发展

  4月,在“一带一路”自然延伸带上的新西兰,华为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批以毛利语为系统语言选项之一的智能手机,这让当地大量习惯使用毛利语的用户大感兴趣。

  近年来,像华为这样专门针对“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创新产品的中国企业不在少数。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进程明显提速,一批核心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取得新突破,在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电子等领域,中国的“智造”水平已经全球领先,海尔、华为、中兴等,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专利申请均在全球名列前茅。

  在这一背景驱使下,中国出口“一带一路”国家的中高端产品比例越来越大,这些中高端产品不仅开拓了“一带一路”的共同市场,且用技术创新带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经济。

  如今,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中国制造业已经吹响转型升级的号角,同时,中国将自己的创新战略辐射世界,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美国经济学家、联合国资深顾问杰弗里·萨克斯认为,中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对实现“一带一路”非常重要。“我喜欢‘一带一路’这个倡议,因为它本质上是关于合作的。”萨克斯说。

锻造“硬实力” 善用“巧实力”(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制造)
分享机遇 共同发展(品牌论)
责编:卢泽华 邮箱:rmrbzgp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