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吭哧吭哧的织布声,身着传统布依族服饰的绣娘们坐在木质织机前劳作,这是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颇为常见的场景。不过,这一次来自大山里的绣娘们却是坐在了国际时装秀的舞台上,身旁走过的时尚模特正展示着带有布依织绣元素的时装。
这场现代与传统结合、民族与世界交汇的文化活动近日在北京饭店登场。来自法国、德国、爱尔兰、比利时、斯洛伐克等近20国的外交官及夫人与现场600位嘉宾一起观看了这场时装秀。在惊叹之余,观众们也深深感受到,时装设计师们将传统的图案以及元素提取重组并运用现代手法进行表达时,民族特色可以被重新定义,甚至更加光彩夺目。
作为非遗文化的一种,布依族织绣有着黔西南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给人以质朴自然之美。然而,这样的手工艺对当地人来说也只是一种谋生的方式,用依文·中国手工坊(EVE CINA)创始人夏华的话来说:“我们觉得是艺术,她们觉得是日子。如果想要激活这些传统手工艺,就需要用现代和时尚的方式来整理、解构并创新、放大。”
采访中,夏华表示,从15年前开始,她和手工坊的团队就一直在贵州大山里一村一户地寻找绣娘,去挖掘、整理她们的手法、工序,汇集成更加完整的布依族织绣全貌。“因为这些绣娘织绣的传承几乎都是‘心从口诀’,每个人不仅绣法不同,而且可能只会部分图案的织绣,比如能绣蝴蝶的可能就不会绣花。”
在贵州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依文手工坊将每一位绣娘的绣法进行了汇总,积累了丰富的手工艺大师资源,建立了3000余位中国手工艺者数据库和近千种手工艺元素纹样数据库,以全新的商业模式运营中国手工艺联盟。目前通过这一平台,许多时尚设计师和文创团队都可以找到这些绣娘,完成传统织绣元素向时尚和创意的转变。
如今,包括英国B&H创意平台、前Lanvin设计师Alber Elbaz、“世界婚纱女王”桂由美在内的知名品牌及知名设计师,都在使用这些绣娘的绣品工艺和纹样。中国少数民族的绣娘及其传统手工艺所展示的文化,正成规模、成体系地走进国外时尚市场。
此外,围绕布依族织绣的传承与“走出去”,黔西南州与依文·中国手工坊联合推出的中国手工艺小镇建设、手工艺传习所、中国“绣梦计划”建设等都在推进之中。未来绣娘们的培训将变得更系统、更专业,而游客可以在黔西南州欣赏织绣作品的同时观摩、体验织绣过程,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在过去,许多绣娘的作品只在当地小摊出售,一件绣品最多卖100元。经过现代工坊的包装和打造后,这些作品售价超过千元。当绣品的文化价值提升时,绣娘们的经济收入也得到相应的增多。这也让她们对织绣工艺的传承更有吸引力。”夏华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