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3月16日 星期四

好的表演永远不过时(墙内看花)

郑 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3月16日   第 07 版)

  用震撼来表达《兄弟姐妹》的观剧体验,还远远不够。

  这部30多年来在俄罗斯常演不衰的舞台剧,以史诗般的架构,讲述了二战结束后几年间,一个农村艰难的生活图景。从整体的舞台艺术到文学、人物、表演,都堪称经典。

  天津首演当天,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来了不少教授,北京的戏剧工作者、戏剧圈记者也纷纷赶到现场。当晚由天津返回北京的最后一趟城际列车上,几个车厢里全是看完戏回去的人,可见这部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之大。

  作为今年林兆华戏剧邀请展的揭幕大戏,《兄弟姐妹》分量确实很重:改编自世界名著——苏联作家阿勃拉莫夫的《普里亚斯林一家》,由俄罗斯国宝级导演列夫·朵金执导,他被认为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最佳传承者和诠释者,是俄罗斯乃至欧洲戏剧的一面旗帜。

  众所周知,中国戏剧专业的一些理论知识、表演方式,都是从苏联的戏剧概念中得来,这其中包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此体系一直被中国戏剧奉为圭臬,但如今却备受年轻一代怀疑甚至抛弃。问题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真的过时了吗?深入生活的、扎实的表演这个时代真的不需要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兄弟姐妹》有30多位演员,大部分都是“85后”。他们对历史和角色的理解与把握,远远超出同龄人,而他们的表演之厚实老到,让北京人艺的一位演员看完戏后也不由得感叹,国内哪个院团也找不出这么多优秀的演员,包括北京人艺。

  优秀是需要打磨和训练的。在彩排现场,有工作人员观察到,即使多次演出,朵金还是要做很长的个人阐述。有个10分钟左右的群众场面,朵金还要花一个多小时抠表演。后来,他干脆让所有人到排练场,由他当场上起表演课。

  朵金说,相比“创作”,他更喜欢“研究”。戏剧就是研究生活。每次新作品开排,旧作复排,到外地采风前后,包括演员和舞美等所有参与制作者,都要阅读上千页的相关材料。文字与影像材料消化过后,才是塑造角色与寻找表达手法的工程。

  说到底,戏剧还是得依靠演员的表演支撑起来。《兄弟姐妹》的故事蓝本,中国也有。中国不缺乏史诗,不缺乏苦难,不缺乏舞台与观众,但为什么捧不出我们的《兄弟姐妹》?原因之一,恐怕就是对表演这件事不够严肃,容易妥协。

为留守儿童点一盏灯
传统文化类节目热潮传宝岛(透视传统文化节目热③)
母语是最美的旋律(音乐人谈民族音乐发展③)
别具匠心的合家欢
好的表演永远不过时(墙内看花)
“艺海问道”论坛举办
中央歌剧院首推演出季
责编:郑 娜 邮箱:zhengna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