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3月12日 星期日

“中国制造2025”不歧视外企(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李 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3月12日   第 03 版)

  (图片来源:百度)

  在3月11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针对外界对“中国制造2025”的误读予以回应。日前,一份来自中国欧盟商会的报告指出,中国相关政策与市场化改革背道而驰,并提出贸易保护主义的担忧。国家工信部对此予以澄清。专家也表示,“中国制造2025”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根本目的在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相关政策对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部分观点存在误读

  这份名为《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弈市场力量》的报告认为,以“中国制造2025”规划推动的产业政策和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方向不符;欧盟商会相关负责人还指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为国内和国外市场份额指定了精确的目标,这令欧洲及其他地区的人感到担忧。

  苗圩澄清了这些误读:

  第一,在“中国制造2025”文件的制定和近两年的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未来还要继续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这也是制定“中国制造2025”及相关政策的出发点。为了发展本国制造业,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都制定了类似“中国制造2025”这类文件。近两年欧盟有工业复兴战略、美国有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有“工业4.0”。

  第二,“中国制造2025”并没有刻意追求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等指标。文件发布以后,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发布了一个绿皮书,中国欧盟商会的报道当中所引用的绝大部分就来自于此。但是,绿皮书中的指标是预测性而非强制性的,没有约束作用,更不是政府的行为。

  “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要加强国际双边、多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我希望中国欧盟商会要正确理解、看待这个问题。”苗圩说。

  转型升级追求共赢

  有关人士还指出“中国制造2025”违反自由贸易原则。但从规划的制定初衷与内容来看,贸易保护主义恰恰是中方反对的。

  “目前发达国家的一些技术和产品还对中国严格限制出口,‘逆全球化’的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也有所抬头。中国政府历来是反对这种做法的。”苗圩指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对于先进技术和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根本目的是加快推进中国的工业转型升级,满足国内市场对各种装备、工业产品的需求。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向本报记者分析指出,新兴产业的开发取决于市场前景、消费需求以及价格和预期收益率。一些发达国家对部分商品设置过高的价格、不时实行禁运,恰恰倒逼了后来者的赶超。部分国家将太多精力放在为别国设置障碍上,中国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则表示,“中国制造2025”绝不是闭门造车,它有九大任务,其中第九项就是要加强国际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的指导思想就是和国际工业发达国家做到双赢或者三赢。

  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中国欧盟商会的报告中还举了一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例子,称相关政策要求欧洲企业以先进技术换取近期市场准入,造成欧企的巨大压力。

  对此,苗圩回应:“准入条件要求企业必须掌握新能源汽车全套的开发技术和制造技术。这个要求不只针对外资企业,更不是强制要求外资企业把技术转让到中国来。制定这个政策的初衷就是防止有些企业利用政府补贴,钻政策的空子,买来总成件拼装一批汽车、赚一把钱就走人。这种情况既是对用户利益的损害,更是对拥有知识产权企业的伤害。”

  对于2016年中欧双方境外投资的反差,梅新育指出,应该看到客观经济运行的情况。欧洲企业在中国本土的竞争力相对优势削弱,整体环境的变动也损害了欧洲企业对华投资的能力。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正是金融资产膨胀的时期,中国企业有动力和足够的资金进行海外收购。这是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并不支持其他说法。

  苗圩重申,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外商投资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享受一视同仁的政策。在“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制定当中,没有对外商投资企业任何歧视性的政策。

“中国制造2025”不歧视外企(热点聚焦)
学刺绣助脱贫
哈尔滨综合保税区建设通过国家验收
消费维权 走近百姓
航天育种示范基地落户图们
今年国企改革有“七招”
图片报道
责编:聂传清 梁益琴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