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2月22日 星期三

画京戏(名家话北京)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2月22日   第 10 版)

  李滨声

  要说在绘画与京剧中更喜欢哪一行,我可能会说是京剧。

  在我的绘画作品中,以京剧人物为最,这恐怕与我数十年热爱京剧分不开。我自幼就做起了京剧票友,自号“梨园客”,3岁会唱“孤王酒醉桃花宫”,22岁在北平的长安大戏院演出《白门楼》,70岁办个人京剧专场演出,90岁时还和科班后生排演全本《罗成》。

  在我看来,京剧把各种艺术手段都夸张运用到了极点,其本身的唱念做打、服装道具无不有着丰富的艺术魅力。画京戏固然有许多程式动作可循,但要再现戏的神采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戏谚有云,“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画戏也一样。有句杨柳青年画“画诀”说得好:“画中有戏,百看不腻。”所谓“戏”,原意是指情节,引申到画戏,自然应该强调的是面部表情。沈蓉圃的《同光十三绝》是我很喜欢的,画中不仅忠实记录了当时的服装特色,对每位大师的容貌扮相也表现得气完神足。

  因为画戏,多年来我结交了许多艺术界的朋友,并从他们那里获益匪浅。

  我有一枚闲章,印文是“寺左门人”,这枚章从未钤用过,只是一种精神寄托。印文中的“寺”,是指今美术馆后街昔日曾因其得名的大佛寺;“寺左”指的是漫画、速写、国画一代宗师叶浅予先生的故居,当时恰在大佛寺旁边;“门人”则是指我自己了。

  我从青年时代开始学习国画,受叶先生的影响很大。1948年,我曾到东总布胡同国立艺专首次拜谒叶先生。上世纪50年代初,人民日报美术组常于星期天在煤渣胡同召集漫画作者互相观摩画稿,有时叶先生也莅临指导,我从大师那里获益匪浅。叶先生擅写实,所以他的画对“形”的要求很高,这促使我学画初期临摹人物时打下了比较好的底子。其实,漫画和国画有着惊人的相通之处——中国画有写意和写实的,写实的画可以和摄影较劲,写意画则和漫画相通,都是用简练的笔法去描绘。

  那么,京剧人物画到什么程度才是水平?有一次,我和名旦荀慧生先生讨论这个问题。他说:画戏,别止于情节,因为情节《戏考》都有;也别止于功架姿势,“快匣子”更神通。已画出的“东西”(京剧的表演艺术),要让了解京剧的看了更有领会,不熟悉京剧的看了想接受京剧,就对了。叶先生也曾谈起如何以笔墨捕捉舞台形象,引用了《草诀歌》中“意到神须似,体完神亦金”,这对于我画戏很有帮助。

  我画了不少戏画,喜欢哼的戏画完了,就画看过的戏中印象深刻的。我还按照中国十二生肖排行,把与之对应的老戏画成一组;按照五行相生,把几出剧名字头为金、木、水、火、土的老戏画成一组;既画京剧百丑,也画连台三国,还画自己饰演过的不同角色、自己朋友们演戏时的速写……

  实际上,京剧原本是大众艺术,里面有很多做人道理,比如忠孝节义等,孩童老妇都爱看。旧时演出比较普遍,到处都是戏园,票价有高有低,免费的也比比皆是。小孩们学会走路以后都要学礼貌、礼节、礼仪,京剧里的历史故事、传统道德,正是一个无形的大课堂。希望能用这些画作传递厚重的传统文化。

  (作者李滨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北京 剥掉“白菜帮” 做好“白菜心”(聚焦京城)
画京戏(名家话北京)
中心城区探索停车“入地”
“巨无霸”掘金 “一带一路”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