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2月14日 星期二

“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辞世

“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本报记者 邹雅婷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2月14日   第 02 版)

  2月12日下午3时,中国著名导弹和火箭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任新民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任新民曾领导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等6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被誉为航天“总总师”。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与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并称“航天四老”。

  在世人眼中,任新民的一生波澜壮阔,他自己却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 学成归国投身航天

  任新民1915年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1945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新中国一成立,任新民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回到祖国,成为华东军区军事科学室的一名研究员。

  1956年,中国第一个专门研究导弹的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院长钱学森点名把正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的任新民调来,开展火箭技术的研究工作。自此,任新民与中国航天事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他与钱学森也结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

  任新民到任后的第一个任务,是接收从苏联引进的P-1导弹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测绘仿制。1960年11月,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1年后,任新民被任命为“东风二号”导弹总设计师。首次试飞失败后,任新民与同事顶着巨大的压力,分析故障、钻研改进,终于在1964年第二次试飞中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国迈开了独立研制导弹的步伐。

  此后,任新民全面负责“东风三号”的研制工作。仅用10年的时间,中国就拥有了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中程导弹。

  ● “中国放卫星的人”

  1958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要搞人造地球卫星,也就是后来的“东方红一号”。而担任运载火箭“长征一号”负责人的,正是任新民。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载着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中国由此登上世界航天活动的大舞台。任新民和钱学森等参与研制试验的人员,被周恩来称为“中国放卫星的人”。

  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通信卫星工程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1975年3月31日,任新民参与制定的《关于发展中国通信卫星工程的报告》审议通过,中国航天史上著名的“331”工程自此开始。任新民被任命为卫星通信工程总设计师,全面负责通信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应用通信等五大系统工作。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搭载“东方红二号”试验卫星腾空而起,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地球同步卫星技术的国家。正是由于任新民的坚持,才确定了运载火箭第三级使用氢氧发动机的方案。

  ● 力推载人航天发展

  1985年7月,在任新民倡导下,中国首届太空站研讨会召开,载人航天的话题第一次被中国航天界提上议事日程。

  此后几年,围绕发展航天飞机还是载人飞船的问题,专家们展开了激烈争论。任新民最初倾向于航天飞机,但后来转变态度,认为载人飞船更符合中国的实际。1990年12月,航空航天部成立了载人航天工程领导小组,任新民担任首席顾问。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工程正式批准立项,代号为“921”工程。工程开始时,任新民已经77岁,但仍然坚持参加重大技术难题研讨会和评审会。每次飞船发射,他都亲临现场。

  2003年10月15日,88岁高龄的任新民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目送“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只说了7个字:“好啊,好啊,非常好!”

  2014年,任新民因病住院,仍时刻牵挂着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情况。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去医院看望他时,任新民说:“真希望‘长五’早点儿飞上天啊。”

  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一飞冲天,标志着中国成功挺进“大火箭时代”。百岁老人任新民激动地题字:祝贺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如今,“航天四老”中的最后一位也离开了人世,但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习近平4次研讨班讲话涵盖“四个全面”
“微小学”开学啦
卫计委彻查浙江艾滋病感染事件
中法奏响共建“一带一路”马赛之歌
“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马来西亚沙巴沉船事故获救中国游客全部回国
湛江端掉一贩毒团伙
中国驻日使馆发布福岛核辐射提醒
责编:任 涛 刘 峣 邮箱:dieryw@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