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1月23日 星期一

间隔年一般是在本科与研究生之间中断学习离开校园的时刻,可以开拓视野,积累对社会的多元化认知与理性判断。

间隔年:由时髦变得实用

孙雅静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1月23日   第 09 版)

  在国家大剧院实习期间,王姝懿担任翻译。图为演出结束后,王姝懿(左二)与西班牙玛利亚佩吉舞团灯光设计师的合影。

  利用间隔年,江枫在皖南徽州旅行。

  顺利实现间隔年愿望 

  先过父母这一关

  对于中国的年轻人而言,他们的间隔年可不是外国学生们口中所说的“说走就走的旅行”。由于大部分学生的经济尚未独立,做出这个选择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常常会遭到父母的反对,要和父母进行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王姝懿今年9月将赴英国攻读研究生。一年前,在国内的研究生考试中,她以3分之差无缘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得知成绩时,王姝懿正在做着翻译工作。她发现,虽然工作又忙又累,但这也能促使自己快速进步。到底毕业之后要不要这么快接着回到校园读书呢?这也让她产生了过个“间隔年”的想法。

  “当时我爸妈极力反对我的想法,态度非常坚决。因为这个事情,我爸爸大概有两个月没有和我说话。”王姝懿说起那段日子,最深的感受就是压抑。“我觉得父母是否支持自己,是能否开心过好间隔年的关键。在拿到申请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前,我和父母的关系一直都没有缓和。”

  多撞“南墙”多尝试

  熬过最难的时刻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王姝懿做了很多事。先在国家大剧院实习了6个月,接着又进入一个刚刚创立的儿童剧团工作。和戏剧行业近距离接触,与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打了多次交道后,她开始主动反思原本自己一心要去国外学习戏剧的想法,决定做一些新的尝试。这时,王姝懿恰巧看到中央电视台的实习招聘通知,就投递了简历。一路过关斩将,她幸运地得到机会,进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相聚中国节·国庆》节目组实习。

  “实习时,我们经常一天都在开会,会后还要回去工作,常常忙到凌晨两三点。真是累到每天除了睡觉别无所求。但在央视,我也接触到了许多非常优秀、专业的媒体工作者,更让我清楚自己的定位和努力的方向。但是经历了这段工作强度极大的实习,我真是无比渴望学习。之后我脱产学了两个月的法语。相比之前紧张的工作,这两个月真是太令人享受了!”王姝懿说。

  回望间隔年,王姝懿已经能笑对一切。“在间隔年,没有人告诉我前方的路在哪里,什么我都去尝试了。多撞撞南墙,就有经验了。‘万事开头难’,熬过最难最黑暗的时刻,一切都会越来越顺手。我现在的状态特别好。间隔年的经历让我找到了自信,让我觉得自己有底气也有能力在社会上生存。”

  离开校园是为了回归

  生活中寻求答案 

  江枫(化名)现就读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大四时,课业成绩优异的他选择暂时休学,离开校园,过个间隔年。他说:“在美国,课业很繁重,压力也很大。在大学里,经过3年的沉淀,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越想越迷茫,我感到自己需要自由呼吸一年,需要在真正的生活中找到答案。”

  带着对生活的思索和探寻,他开始了间隔年的旅行。先是按照计划用3个月环游了欧洲。为了节省旅行的开支和体验生活,江枫也会在有些国家做短暂的停留,打零工。他当过服务生、商店店员,甚至还开过教中文的小班课。由于一路上坚持住民宿和青旅,他还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结束了欧洲的旅行后,他还特意回到国内,以骑行的方式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由于上学期间在国内呆的时间总是很短,我特意用这个机会来弥补一下。骑行的途中,我每天都坚持记下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定期还会对自己的思绪进行整理。尤其在我的家乡徽州,我还根据自己的骑行路线和沿途拍摄的风景照绘制出了一张独特的徽州地图。”

  间隔年后,江枫重新回到学校,而此时的他变得更加笃定。他的人生目标也更加清晰。他这么总结自己的间隔年:“我一直认为在间隔年离开学校是为了更好地回归。旅途上遇到的人和事,让我更加确定自己喜爱什么样的生活。”

  (本版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题图均来自网络)

间隔年:由时髦变得实用
什么是温和?
跨越时空的恋情
女生眼中的意大利(留学素描)
责编:齐 欣 邮箱:and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