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1月16日 星期一

安徽查济:中华写生第一村

江志伟 文 汪 苹 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1月16日   第 12 版)

  写生村一瞥

  我们的查济之行,是驱车从古徽州上路,过太平湖,穿桃花潭,沿崎岖山区公路,一路蜿蜒颠簸,直达这座“养在深山人未识”、“不是徽州胜似徽州”的千年古村的。

  查济古村,是以“查济古建筑群”而名闻遐迩的。它位于安徽省泾县西南的山野中,岑溪、许溪、石溪三水汇一的查济河迤逦穿村而过,钟秀门、平岭门、石门、巴山门和青山塔、如松塔、巴山塔构架成“四门三塔”古迹,30余座古桥沿河溪建造,用石板铺砌的巷道纵横迂回遍布全村,元明清古建筑,总数达到240多处,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素有“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门,百桥跨河溪,两岸古建筑”的美称。

  如今的查济古村的风貌,仍然保持着明成化甲辰年(1484年)时绘制的村图模样,堪称华夏一绝。全村现有建筑114组,全都清一色“白墙黑瓦马头墙”的徽派古建筑风格,祠堂建筑多为三进四厢布局;普通民居则多为三合院,以三间两厢构成,主建筑为两层。“查济古建筑群”的时间跨度较大,建筑类型多样,单体建筑造型及雕刻精美。建筑组群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早在2001年,“查济古建筑群”就被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祠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正是查济古村的诗意写照。在查济古村的村口广场上,突兀竖立着一块巨石,上边镌刻着“安徽美术家村”六个大字。这里是全国诸多美术院校的写生基地,村中应运而生建造的众多旅店客栈的门前墙壁上,就密密麻麻地悬挂着各地美院写生基地的牌匾,我粗略地数了一下,大概不会少于60家,而每年来此写生的莘莘学子与游客的数量也早已突破15万,所以被誉为“中华写生第一村”。也因此,小小查济村,便出现了“游客在村中观看写生着风景的学子们,写生着风景的学子们观看风景中的游客们”的“互为风景”景象。

  “偷得浮生半日闲,逃进古村画图间”,查济古村之于我这个都市中人来说,不啻就是来追逐时下愈益弥足珍贵的世外桃源般的安静的——来看这里原汁原味未受污染的山寨风光,来看这里保存完整的明清建筑群,来感受几百年前古人追寻历史的足迹,来感悟那些没有过多修饰的小桥流水人家的质朴与淳朴,来亲身感受一番这里的山寨之人的原生态田园生活:吃自己种植的菜,抓小溪里野生的鱼,饮古老村井之中的水,吃自家豢养的鸡鸭牛羊猪,吃山里采撷的野生猕猴桃、柿子、山楂等水果。

  村不在大,有水则灵。查济村的小溪水是环绕着古村潺潺流淌而去的,因此使得横架于小河上的一座座古桥,石拱桥,小木桥,平板桥,古树桥……也便成为了入画美景,成为了写生学子们的最爱。几乎每一座古桥,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镇口桥,明万历年间由理学名家查铎修建,查济人为纪念这位给家乡带来荣耀的祖先,亲切地称此桥为铎官桥。红楼桥,为高拱桥,始建于明代,清嘉庆年间重修,长8米,宽5米,拱高10米,因其南右侧曾建有一座二层红楼而得名;天申桥,建于明崇祯年间,为平拱双桥,是兄弟俩向母亲尽孝而建,桥名出自于《诗经》……

  一路徜徉,一路听着村中友人的导游,一路尽情放飞着久违多时的怀旧情思,就被藤萝缠满古桥面的石拱桥下的浣衣村姑们的棒槌声声敲出了词牌名,就被古宅老屋白墙黑瓦上空袅袅扶摇直上的炊烟的柴火芬芳牵引出乡愁吟,就被石板路边几级石阶上的古老村店里的琳琅满目的山村土产激发出购买欲,就被爿爿古宅门前的“春为花世界;党是福源泉”、“春和;景明”和“隔岸共鸡唱;天涯同琴音”之类的楹联润红出意识流,就被遍布全村的画架、画板以及写生簿上面的村景写真体验着目不暇接,就被村中石板路上平平仄仄、蜿蜿蜒蜒地蹒跚着的高跟鞋们、耐克鞋们逗引出穿越感……

温泉旅游岂可一洗了之
追冷逐热 冬季游妙在反差(关注冬季旅游多样性①)
游暖泉古镇 看绚烂焰火
安徽查济:中华写生第一村
责编:赵 珊 邮箱:hwbtrave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