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北端一个闹中取静的所在,座落着“北京十大建筑”之一的华侨大厦。在大堂入口处,4个潇洒流畅、气势不凡的行书大字“华侨大厦”颇为醒目,旁署:陈毅。
然而,一些细心的游客会发现,陈毅元帅题写的“华侨大厦”的“厦”字多了一点,写成了“廈”。
其实,这个多一点的“廈”字并不鲜见,近年在全国各地屡有出现。
2008年,浙江海宁华联大厦重新装潢后亮相,出现在市民眼前的却是“华联大廈”4字。许多市民对“廈”字提出质疑,2008年11月24日《海宁日报》对此进行了报道。消息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妈妈,那个字是不是错别字呀?华联大厦的厦上怎么多了一点呢?”市民金女士昨天带女儿去华联购物,女儿发现了新装的“华联大厦”4个字,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地叫了起来。她看了那个字后告诉女儿说念“厦”,女儿却说不对,问她“厦”字上怎么会多了个点?这下,金女士说不出个所以然了。
类似金女士的困惑不在少数。2010年3月30日,《辽沈晚报》刊登消息《招牌让人迷糊:“厦”字上面多一点这字该念啥?》,文章称:“最近很多市民向本报反映,当他们路过市政府广场北侧的某科技大厦时发现,上面写着‘某某科技大廈’。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过路的市民,他们看到楼体上的‘廈’字时,都表示不认识这个字。”
“厦”字为何多一点?其实答案既简单又明确:“廈”是“厦”的繁体字。
“廈”字收录在《说文新附》中,释为:“廈,屋也。从广,夏声。”清郑珍《说文新附考》对“廈”字有如下考证:“古止作‘夏’……盖‘夏’有大义,故大屋谓之夏屋。俗加‘广’,以别‘华夏’字。”故知“廈”的古文为“夏”,音亦同“夏”。
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翻开古代碑帖,却很少见到这种多一点的“廈”字,大量出现的却是现在的简化字“厦”,无论楷、行、草大抵如此。
现在一个问题摆在面前:古人基本上都写现在的简化字“厦”,而今人又有好古之风,颇爱写繁体的“廈”字。古今颠倒为何由?
其实,“厦”字古时就有。《汉语大字典》称:“厦”同“廈”。明张自烈《正字通·厂部》注曰:“厦,俗廈字。”因此在古代,“厦”为“廈”的俗字,两者可以通用。但古人在日常书写中,却常常舍繁取简,舍正取俗,偏爱这个“厦”字。
仿佛时空来了个倒转,今人却对古人很少使用的“廈”字情有独钟。这种现象,或许只有从古今人的文化心理层面进行分析才能解答。我猜想,是不是加点后,“廈”字显得更加耸拔高峻,更符合现代高楼大厦的外观和气势;而那个不加点的“厦”字显得有些四平八稳,倒颇像中国古代的大屋顶建筑。
但是,从文字学角度分析,“厂(hàn)”和“广(yǎn)”是有严格区分的(注意:简化字“厂”和“广”的繁体字分别为“廠”“廣”)。关于“厂”,《说文解字》释为:“厂,山石之厓岩,人可居,象形。”其本义是“山崖”。关于“广”,《说文解字》释为:“广,因厂为屋也。从厂,象对刺高屋之形。”意思是依山崖建屋。故从“广”的字,多与屋宇建筑有关,如“庑”“序”“庐”“库”“庙”“庖”“府”“庭”“廊”等。但从“厂”的简化字中,也有一些本从“广”的,如“厅(廳)”“厕(廁)”“厢(廂)”“厩(廄)”“厨(廚)”等。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通用规范汉字表〉8105字形音义源流研究》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