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抱团出海”,青企海外建起共享平台

赵 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2月22日   第 03 版)

  在2016年的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上,青岛海信自主研发的8K海信ULED互联网电视,吸引了海内外参观者。
  张进刚 江 珊摄(人民视觉)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青岛,与生俱来就有开放进取、敢于冒险的海洋文化特质。诞生于此的企业同样秉承了这种性格,素有“出海”闯荡的“心愿”。

  “走出去”的青岛企业,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即,龙头企业趟路,带动配套企业“借船出海”,进而做大国际市场蛋糕,成为青岛企业走向世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表示,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借助其多年海外业务发展形成的资源、渠道和人才优势,带动青岛市企业抱团走出去,对进一步促进对外承包工程与进出口贸易、国际产能合作、境外经贸园区联动,形成“走出去”引领外经外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具有积极作用。

  “造船出海”,龙头企业搭共享平台

  “青建+”模式,这是青岛龙头企业——青建集团“造船出海”的绝佳代表之一。

  而实际上,青建本身就是一艘有着丰富出海经验的“大船”:1983年,青建成为青岛第一家走出国门的企业,其市场已遍布东南亚、中东、非洲、大洋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分支机构20多个,目前带动中小企业走出去已达150多家,成绩斐然。

  目前,这艘大船在出海的同时,已搭建起多个共享平台。

  境外中国名企名品展示交易中心、金融服务公共平台、境外生产基地、国际承包工程、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这些设立于海外的企业发展平台,全都囊括在“青建+”发展模式之中。

  “通过‘青建+国际市场’、‘青建+重点项目’、‘青建+产业金融’、‘青建+现代服务’这4种发展模式,我们在国际贸易、重点项目、产业金融、现代服务4个领域快速破局,带领150多家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上走出去,海外市场开拓取得了初步成效。”青建集团股份公司联席董事长、青建国际集团董事长王贤茂介绍道。

  除了“青建+”这一颇具青岛特色的海外发展模式,青岛的龙头企业还打造出“境外园区”、“工程联盟”两艘出海大船。

  在巴基斯坦拉合尔,“海尔-鲁巴经济区”厂房内悬挂的中巴两国国旗颇为醒目。这片33万平方米的经济区由10栋建筑组成,包括厂房车间、宿舍、仓库等,20名中国常驻技术人员和3800名巴基斯坦员工常年工作于此。这个成立于2006年的经济区,现已发展成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园区。

  在南非西开普敦省亚特兰蒂斯,也有一处由青岛龙头企业建设的境外园区——海信南非家电工业园。这块面积为10万平方米,距离开普敦港口仅40公里的园区,目前年产值超过2.5亿美元,是南非最重要的电子、电器生产基地。

  今年,来自青岛的瑞昌棉业在赞比亚建设的农业产业园获省级境外园区确认;恒顺众昇印尼青岛产业园正式点火试运行;华统集团柬埔寨中柬(青岛)产业园、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青岛工业园等境外园区正在规划推进中。

  今年4月底,青岛国际工程发展联盟揭牌成立,青建集团、中启胶建、莱西建总、勘察测绘研究院等多家青岛企业抱团走向海外,在全球市场中叫响“青岛建设”。

  目前,联盟已吸纳建设、勘察、设计、监理、造价咨询等联盟单位45家,并在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利比里亚、加纳、塞舌尔、柬埔寨、老挝、乍得、英国、印度、尼日利亚和阿联酋设立了境外分支机构。

  “借船出海”,中小企业扩大“朋友圈”

  去年6月,青岛合力嘉涂料有限公司收到一笔来自澳大利亚的涂料订单。这笔订单是当地客户通过一个名为“Quickly Buy”的建材平台完成的。

  “这一平台今年5月才正式上线,但发展很好,被当地居民誉为‘最受欢迎的建材市场’。”青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华涛介绍说,青岛合力嘉涂料有限公司在平台上线当月就已入驻,没过几天就收到了实实在在的订单。

  这一网上平台建成后3个月,青建帮助青岛企业一起“走出去”的步伐扩展到了非洲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在这两个国家建成两处“中国名企名品展示交易中心”,培育打造青岛在海外的商品展销旗舰店。

  澳柯玛的冰柜、青岛重汽的特种汽车、崂山矿泉水系列产品,还有青岛企业生产的涂料、建材……在展销中心内,这些“出生”于青岛的产品被一一陈列于此。

  “有一个利比里亚客户,通过青建的展销中心,一下子就订购了我们200台冰箱、冰柜和冷藏展示柜。”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对我们来说,青建搭建的这一免费展示平台,大大节约了企业开拓国外市场的成本,对增加海外订单、提升企业知名度非常有帮助。”

  未来,将有更多的青岛企业和青岛产品通过展销中心扩大国际“朋友圈”,结交到更多生意伙伴——最近,青建正准备将中国名企名品展示交易中心复制到非洲加纳、东南亚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和缅甸等国。

  借助龙头企业搭建的出海平台,越来越多的青岛企业把产品卖到海外,甚至通过入驻境外园区,把工厂扎根到当地。

  “青岛鼓励‘走出去’企业园区集聚发展,实现上下游产业链全覆盖。”青岛市商务局外经处工作人员介绍说,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正是通过建设境外工业园区的办法,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走出去,把产品供应链的各生产环节转移到境外,把产品销售到海外市场。

  作为中国首个揭牌的国家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海尔—鲁巴经济区也是青岛企业借力“出海”的大船。

  “入驻海尔—鲁巴经济区的国内企业,可以享有巴国内‘最优’优惠政策待遇,完善的配套体系,无忧的政策平台,便捷的行政服务,宜居的生活环境。”据海尔集团鲁巴经济园区负责人宋玉军介绍,中方和巴方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通过打造相对公平、公正、公开的流程体系,不断地培训和磨合,海尔打造了以市场和用户需求和目标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在帮助入驻中国企业减少开拓国外市场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其更快、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

  “抱团出海”,提升青企国家竞争力

  青岛打造的“出海之船”越来越大,越来越稳: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青建+”模式带动出口成倍增长,其中青建集团出口超过1亿美元。

  目前,海尔—鲁巴经济区成为首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园区,瑞昌棉业赞比亚农业合作园已获省级境外园区确认,青岛市有6个境外园区纳入商务部境外园区重点项目库。此外,青岛已顺利通过《青岛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青岛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顺利推进;

  青岛国际工程发展联盟则将围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带动企业开拓国际工程市场,争取1年带动3家、3年带动10家企业进军新市场或新的业务领域。

  来自青岛的资料显示,从1983年青建集团首次迈出国门承担国家对外援助工程项目开始,30多年间,青岛先后有华青发展公司、青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海尔集团等在香港、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设立企业。

  30多年间,青岛累计对外投资项目1288个,累计对外投资额达到204.37亿美元。青岛市企业跨国经营的地域已从亚洲逐步拓展到北美洲、欧洲、非洲等地区,涉及到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等99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今年7月底,青岛市对外投资规模由1986年的62.94万美元,增长至2016年1-7月份的116.42亿美元,增长了1849倍。

  不断上扬的数据背后,也少不了当地政府符合时宜的政策推动。

  2003年以来,青岛相继出台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见、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2012年以来,青岛创新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开放引领战略,出台了《关于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若干意见》,重点支持企业海外市场布局延伸产业链占据价值链高端,支持企业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形成集聚发展,支持企业到欧美发达国家投资合作推进优势产业互补发展。

  借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东风,今年6月,青岛印发《青岛市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发展工作方案》,将重点推动16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项目建设,涉及家电、橡胶、纺织、资源、农业、建材等领域,预计投资规模达60多亿美元。

  青岛市市长张新起表示,青岛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作为国际化城市,更要有全球视野,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加强内外协同、政企银协同,“走出去”的企业要相互协同,取长补短,提升综合竞争力,唱响青岛声音,树立起海外青岛品牌。

“抱团出海”,青企海外建起共享平台
境外产业园区集聚“走出去”企业(声音)
青岛迈入“地铁时代”
资讯速递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