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在汉堡的“交换”时光(留学素描)

邓志聪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2月19日   第 06 版)

  我在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读硕士,今年9月参加德国的一个交换项目来到德国汉堡法学院(Bucerius Law School)学习。

  转眼已过两个月,慢慢地,我也适应了这里的学习和生活。

  德国传统的法学教育强调理论学习,非常重视国家司法考试(State Exam)。汉堡法学院重视职业实践教育,其教师多数是有着法律实践经验的律师,该学院建立的目的之一是挑战传统的德国法学教育体制。汉堡法学院强调法学教育的国际化,其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等33个国家的约90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与汉堡法学院合作的中国高校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香港大学。我所在的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在第3年到国外的合作学校交换。

  我选择这个项目,主要是因为我对争议解决和国际商法领域感兴趣,而汉堡法学院提供的课程与我的兴趣较为吻合。我选修了国际商事仲裁、商事调解和争端解决、谈判、国际私法、国际贸易法、欧盟法、能源法、德国法概论等课程。不同的老师授课风格不一,有的教授较为重视苏格拉底式的教学,重视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有的教授则较为重视知识的灌输。

  这里的实践案例教学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商事调解课堂上,老师会分享许多他们亲自调解的案子和调解技巧,并会通过现实案例让我们分组扮演冲突双方和调解员进行模拟调解。在国际商事仲裁课上,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案例阅读,老师会通过商事仲裁模拟法庭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通过在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两年的学习,我对苏格拉底式课堂、案例教学和模拟法庭都已经较为了解和熟悉,所以基本能适应这里的学习节奏。

  生活上,在德国的留学生活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光鲜,生活远不如在国内方便。学校的食堂只提供午餐,所以早餐和晚餐需要自己解决。学校没有学生宿舍,我只能在外面租房子,每天要坐半小时到1小时的地铁才能到学校。由于我之前没学过德语,生活上也有一些不便之处,如看不懂地铁标志、去超市购物买错东西等。我身边的同学还碰到过租房受骗、旅行时钱包被偷等不幸的事情。但经历之后,我发现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课余时间,学校经常组织派对、短途外出游玩、讲座等活动。同学们也会自行组织集体旅行、文化沙龙等活动。班上的同学都是来自各个国家的交换生,和不同国家的同学交流让我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文化。大家谈论美国大选、川普胜选对世界的影响、英国脱欧等。虽然有时意见不同,但大家也讨论得不亦乐乎。我还遇到了一群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的德国同学,其中很多都曾在中国留学或曾在外国律师事务所的中国办公室工作。他们对中国的经济和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并希望以后能到中国工作。

  在这里,我越发觉得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在提高,越发感到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力的强大带来的国际形象提升,越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毕业时他们是怎么找工作的?
公众参与:科研下一个增长点
当学子遭遇偏见
在汉堡的“交换”时光(留学素描)
责编:齐 欣 邮箱:and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