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

广西梧州:传承文化遗产 延续历史根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2月16日   第 12 版)

  梧州苍梧县被评为全国十大魅力茶乡之一,梧州六堡茶产业越做越红火。

  粤剧作为我国重要的戏剧剧种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梧州粤剧在粤港澳、东南亚地区有着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016 年广西岭南风情旅游文化周系列活动龙狮巡游表演。

  梧州市藤县舞狮素以“东方狮王”称号享誉海内外,不断吸引年轻人投身于此项运动中。如今,该市高度重视舞狮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工作,使舞狮技艺走进了校园,并培育出一批批具有舞狮技艺的好苗子。

  苍梧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现场进行茶艺表演。

  梧州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文艺巡游。

  梧州苍梧县被评为全国十大魅力茶乡之一,梧州六堡茶产业越做越红火。

  粤剧作为我国重要的戏剧剧种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梧州粤剧在粤港澳、东南亚地区有着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016年广西岭南风情旅游文化周系列活动龙狮巡游表演。

  梧州位于广西东部,地处珠江流域中游,是广西的东大门,地处“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西江经济带)交汇节点,是中国西部地区十二省(区、市)中最靠近珠三角地区和粤港澳的城市,也是连接珠三角与北部湾的主要通道城市。

  千年苍梧,悠悠古郡。

  梧州古称苍梧,为“三江汇总”“两广咽喉”之地,有着4100多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城史。苍梧古郡曾为岭南之首府,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发祥地,两广文化之源。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为梧州孕育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藤县狮舞、苍梧六堡茶制作技艺、梧州龙母诞等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传承与开发,不少文化遗产走出国门、享有盛誉,成为梧州市一张张精美的文化名片,走出了后发展地区非遗传承与发展并举的“梧州模式”。

  保护非遗,多措并举延续岭南古城文化血脉

  如果把文化比作人类文明的皇冠,那么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这顶皇冠上最璀璨夺目的宝石。在梧州,这样的宝石有很多颗。

  清晨,蒙山县的瑶寨里,早起的瑶妹子清了清嗓子,一串爽朗含情的瑶族山歌像一只只扑棱扑棱的鸟儿,飞过山岭,飞到了山那边阿哥的窗前,飞进了阿哥的心里。

  晌午,藤县中等专业学校操场上,放学后的男孩们套上狮子头,在离地两三米的高桩上腾挪跳跃,静而处子动而脱兔,活生生一只狮子驾临湖面,舞出了生命的朝气与活力。

  夜晚,梧州市区的百年骑楼城里,晚饭后的一场私伙局在开档,弦胡声声作响,咿呀的南音飘出,令人不由得向深巷内张望,趟栊门内的白发老妪将离愁别绪、柔情蜜语藏在了粤韵轻音的袅袅旋律中。

  梧州是一座历史文化遗产遗存十分丰富的城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梧州人民创造了数量和品类众多、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鲜明、保存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统计,梧州全市目前共登记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传统戏剧、民间舞蹈等10个门类17个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条目3705项,其中,藤县狮舞、六堡茶制作技艺2项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梧州粤剧等23项列入自治区级保护名录,有78项列入市级保护名录,有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9人,市级传承人96人。这些如繁星般闪耀的精神瑰宝,蕴含着梧州人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了梧州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更是梧州人无比珍贵的精神家园。

  为保护和传承好这些宝贵的文化瑰宝,梧州在全市范围深入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为全市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了档案及相关数据库,让这一颗颗“皇冠上的宝石”有了专属的“身份证”。近年来,梧州市先后完成了《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资料汇编》(梧州市卷)的编撰工作,编辑出版了《梧州记忆——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集》《龙母传奇》《六堡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音像、书籍,拍摄了六堡茶、藤县狮舞等专题纪录片,并在凤凰卫视等电视媒体播放。

  梧州先后组织了4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6次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建立了国家、省(自治区)、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建立健全保护工作机制,先后完成了藤县狮舞传承训练基地、鹿儿戏传习基地、牛娘戏传习基地、水上民歌传习基地、六堡茶生产性保护基地的建设,并开展相关传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梧州还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要日程,将非遗保护工作写入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文件和报告,分别列入了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专项发展的“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落实到当地文化发展的重大活动、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当中。

  近年来,梧州市级财政累计投入专项非遗保护工作经费超过1000万元,争取中央及自治区财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补助经费300多万元,用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宣传、培训、传承等方面工作,成效明显。

  传承非遗,壮大传承人队伍让文化瑰宝后继有人

  “杀青时一定要掌握火候,避免造成烤焦味,茶叶下锅后要先闷炒后扬抖。” ……近日,在六堡茶原产地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的塘平村,年近六十的韦洁群一边熟练地揉捻着茶叶,一边耐心地向女儿石濡菲传授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高中毕业的韦洁群成为原六堡公社茶厂的一名采茶姑娘。由于勤奋好学,采摘茶叶又快又好,不久就被送到茶厂的技艺部门,跟随当地最为有名的民间制茶师傅祝美莲学习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

  2004年,韦洁群在自己的家乡塘平村创办了黑石山茶厂。由于厂址所在地的黑石山茶树是品质最好的原茶,所以,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加上她炉火纯青的制茶技术,使韦洁群的“黑石山茶”很快就美名远播。

  为使祖辈留下来的制茶技艺得到传承,韦洁群自己收徒,向青年一代传授自己的制茶技艺,培养接班人。2009年,韦洁群被评定为自治区级六堡茶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六堡茶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近两年,韦洁群在家乡又创办了一个传习所,免费向村里年轻人和外地游客传授六堡茶制作技艺,先后培养出包括自己女儿在内的六七名自治区、市、县三级六堡茶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从祝美莲到韦洁群,再到石濡菲,无论是师授或家传,还是开设面向更多受众的制茶传习所,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呈现出了较为清晰的谱系传承脉络。这个完整的谱系传承背后,既有手艺人续传文化血脉的自觉意识,也离不开梧州市为做好非遗传承工作的一系列努力。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灵魂,而尊重传承人,调动和发挥传承人的积极性,是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梧州市高度重视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培养和推荐工作,共培养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5人,初步形成了年龄结构和梯次合理的老、中、青三代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国家、自治区及梧州市三级财政均设立有专项资金,补助国家级传承人每人每年20000元,自治区级传承人每人每年3000元,市级传承人每人每年1000元,帮助他们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传承条件,支持他们开展传承活动。

  近年来,梧州市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和展示场所建设,在广西率先兴建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同时,多方筹集资金新建了藤县狮舞技艺传承训练基地、鹿儿戏传习基地、六堡茶生产性保护基地、梧州龟苓膏文化博览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非遗博物馆、展示中心或传习基地,不仅使之成为宣传展示地方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推动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也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梧州全市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积极带徒授艺,主动担当起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文脉延续、薪火相传的责任,传承优秀文脉,保证了非遗传承后继有人。在狮舞技艺传承方面,梧州市培养了祝盛清、祝晓兴、祝启文等7名国际级舞狮裁判员,培养了邓华金、邓彬光等一支梯队式发展的优秀舞狮运动员。如今,祝盛清、祝志金被著名体育类高校录取,邓彬光、邓植伦被马来西亚狮王萧斐弘收录为关门弟子,廖金胜、苏德威、徐贵标等一批运动员则成为了舞狮教练、管理骨干人才。

  开发非遗,引入市场机制让“非遗”活在当下

  “咚、咚、咚”,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甘霖和梧州市市长朱学庆举起手中的锤子擂起了响鼓,中国骑楼城牌坊下搭建的大门缓缓开启,“原味岭南·印象梧州”2016年广西岭南风情旅游文化周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在岭南风情旅游文化周里,来自粤、桂、琼三省(区)21个地级市旅游部门的代表和市民游客一起步入岭南风情一条街,用脚丈量骑楼城,用心感受岭南味。在这座岭南古城最具代表性的古街里,梧州粤剧、龙母诞、鲤鱼舞、六堡茶制作工艺等梧州市非遗项目与来自各地的文化遗产项目交相辉映,为八方游客献上了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饕餮盛宴。

  在文艺界人士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束之高阁的过气文化,不能将它们视为博物馆里只可观赏不可把玩的展品。对非遗真正的保护,是缩短它们与当代生活的距离,使其更好地活在当下。

  事实上,由于自身的特性,梧州的龟苓膏、六堡茶制作技艺、粤剧等非遗项目大都切近当代人的现实生活,尤其是龟苓膏、六堡茶更是具备转化为文化产品的市场基础。这些与当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质,使它们有一定的市场需求。近年来,梧州以文化惠民为目标聚焦传统工艺,对一些基础较好、有市场前景的传统技艺,进行开发性保护,通过政策帮扶、资金补助、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等措施,使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并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以六堡茶制作技艺、岑溪竹芒编技艺两项非遗项目为例,梧州市采取“协会+厂家+农户”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不仅把产品推销到全国,还远销到东南亚一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梧州全市有六堡茶生产企业45家,六堡茶年产量1.12万吨,产值11亿元以上,竹产品则已成为岑溪市的重要产业,该市有利用竹子加工土纸的加工厂850家,竹芒编厂40多家,年出口土纸2万吨。

  同时,梧州还通过举办大型文化展演展示活动,为非遗的市场化搭建舞台。近年来,梧州共组织100多场文化遗产保护专场文艺演出,先后举办了文化遗产日广西(梧州)主场城市活动、广西(梧州)粤剧节、岭南风情旅游文化周、三月三梧(州)肇(庆)云(浮)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龙母诞民俗文化展演、下俚歌文化艺术节等大型展演展示活动,并组织六堡茶制作技艺、岑溪竹芒编手工技艺、梧州寄生茶制作技艺、龟苓膏等传承人及相关企业参加全国性及区内外非物质文化展览会等活动。

  在打造非遗品牌方面,梧州市积极与上级文化、体育、旅游等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协会等机构对接,定期在梧州举办高水平的相关赛事,促进非物质文化品牌提升。近年来,藤县一些狮队参加《中国达人秀》《我要上春晚》等电视媒体的专题娱乐节目,进一步提高了狮舞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10月,藤县举办了以“东方狮王·出彩藤县”为主题的狮舞文化活动周活动,促进了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增进了各国狮队之间的友谊与合作。已成立了65年的梧州粤剧团则连年参加桂、粤、港、澳等地全国性、国际性的粤剧比赛,还常年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演出,培植了众多票友粉丝,促进了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成为梧州对外开放、文化交流的靓丽窗口。

  (黄海志) 

广西梧州:传承文化遗产 延续历史根脉
梧州主要非遗项目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