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

让慈善之花在心中开放(时事点评)

方世南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2月16日   第 08 版)

  慈善是助推社会走向公平正义和谐美好的重要力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今年起施行,这有助于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推动我国慈善事业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常态化轨道。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以及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与慈善理念和慈善实践存在紧密联系。

  国家层面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蕴含着慈善理念的价值诉求,呼唤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国家因人民共同富裕而富强,在贫富不均基础上不可能有真正的国家富强,为此,国家富强需要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通过慈善行为,帮助那些处于贫困状态的群体,让他们具有获得感和自强能力,也走上富裕的道路,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美好生活。

  社会层面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散发着慈善精神,要求慈善渗透在这些价值观之间并助力其发挥功能。要有效保障人的生存发展的基本自由,不断促进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种权益的实现,借助慈善的力量,促进自由这一价值观的普遍实现。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在通过市场实行收入的第一次分配和通过政府调节实行收入的第二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慈善(个人出于自愿将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社会)这种分配形式,减少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改变财富两极分化状况。

  个人层面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要求公民具有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慈心善行。慈善是爱国的实际行动,慈善通过爱别人、爱社会达到爱祖国的精神境界。只有人人都有慈善之心,个个都有慈善义举,才能体现出祖国大家庭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促进爱国这一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慈善与敬业密切关联,敬业促进事业的发展,事业的发展为慈善积累财富,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促进人们的慈善动机转化为慈善行为。很多大慈善家都是大实业家,成就大实业家的背后必定有一种强烈的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既极大地促进事业的发展,又成为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动力。诚信和友善的价值观更体现了慈善精神和慈善行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慈善又会极大地促进人际关系的优化和社会诚信及友善价值观的盛行。

  (据《辽宁日报》)

监控“水地图” 守护“绿色浙江”
让慈善之花在心中开放(时事点评)
“德孝”文化进课堂
全球PE北京论坛举办
广告
责编:罗 兰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