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2月07日 星期三

探访黄埔军校(人在旅途)

本报记者 李 婕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2月07日   第 06 版)

  “陆军军官学校”横匾的大字苍劲有力

  早就熟知黄埔军校的大名,然而当大巴抵达军校门口时,却不知这座揽尽历史光环的军校不起眼地落座身旁。

  以今天来看,黄埔军校确是一个安静的所在。它坐落在远离广州市区的长洲岛上,面朝珠江,背倚八卦山,如今更是被驻军和军工厂包围。从市区一路驱车而来,现代都市气息在深入长洲岛的途中一点点淡化,葱郁的山岭和纵横的河涌显示出独特的岭南地貌。寻访黄埔军校,颇有点曲径探幽的味道。这座诞生于孙中山之手的将帅摇篮,承载着太多浪漫化与英雄式的想象。然而,当走进黄埔军校旧址一探究竟时,满目皆是革命者的正直、朴素与镇定。

  去长洲岛有两种方式,一是走水路,从珠江北岸的鱼珠码头出发,坐轮船数分钟便可到达;另一种是走陆路,驾车途经广州大学城,过赤坎桥登岛。我们就是沿着陆路抵达黄埔军校的。灰瓦白墙、两三层的楼房、环绕四周的嶙峋古树,上午阳光正好,竟让这将帅的诞生之地诗意起来。

  来访者一定会在军校正门前选择最佳角度,快速地捕捉第一印象。黄埔军校并不威武逼人,却透着一股方正大气。军校大门为两柱式牌坊建筑,朴素大方,既没有华丽装饰,也没有石雕玉琢,只有一块题写校名“陆军军官学校”的横匾,这苍劲有力的大字,正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

  顺着这6个字读过去,视线驻落的地方连着白墙,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尚未成功”的隽秀字迹印刻其上。1924年3月,陆军军官学校开始招生,第一期录取500余名青年学生。6月16日的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作了长篇演说。“从今天起,我们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这篇热情洋溢的演讲,宣告着黄埔军校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而从“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到开学典礼,其间不过半年时间,军校的条件并不是太好。军校原为广东陆军小学堂校舍,当时已是杂草丛生,空空如也,军校创办时略加修葺,就成了军校的校本部。黄埔师生学习和生活都在这里。

  校本部大楼呈日字形,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坐南朝北,是两层砖木结构。楼里有3条主要通道,4排房舍,房子之间以走廊联通,四周有围墙。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且相互对称。课室、宿舍、办公室等都设于此,楼底改为花厅,供会议和娱乐,二楼则有校长室及军校各部领导的办公室。

  今天见到的一切,其实是广东省和广州市政府在1996年重新修建的校舍。据称,他们按照“原位置、原尺度、原面貌”的原则基本复原了当年的生活场景,来者大可肆意想象当年青年学生在这里如火如荼学习和生活的场景。

  军校初创,大部分设施很简陋,多数学生住在葵叶竹架搭成的草棚里,每一位学生只能发两床薄薄的毛毯、一套军服和一双草鞋。据黄埔军校教官张治中将军回忆:“当初我们在那小岛上有了这500学生,但是我们的教育器材是不够的,武器弹药是不够的,马是没有的。一天三餐的伙食,还是有了早上不知道晚上,有了今天不知道明天。”

  但这并不妨碍黄埔军校成为军事人才培养的典范。1924年至1930年,黄埔军校在长洲岛共培养了7期1万多名学生。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过集团军总司令、兵团司令官以上职务的就有90多人。黄埔军校一期500余名学生更是被誉为“军中骄子”,共产党方面的徐向前、陈赓、周士第、许继慎等,国民党方面的胡宗南、黄杰、王敬久等,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我们到访的时间是工作日,在往来的游客中,穿着校服、列队前进的小学生格外显眼。军校大门出口处,队伍里一名小学生惊奇地发现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同行人的目光都因此而转移。孙中山先生的纪念碑高高耸起,面朝珠江,矗立在他临终时依旧惦记的黄埔军校。

  

古树茶传承岁月优雅
丝路旅游应跳出思路困境(旅游漫笔)
探访黄埔军校(人在旅途)
体验加拿大“醉美”圣诞季
责编:高 炳 邮箱:abc29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