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2月07日 星期三

丝路旅游应跳出思路困境(旅游漫笔)

戴学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2月07日   第 06 版)

  丝绸之路是将古老的黄河文化与恒河、古波斯和古希腊文化联系起来的桥梁和商贸通道,沟通了亚欧非不同文明、不同民族,横跨亚欧大陆,全长近8000公里。它在中国境内有4000多公里,穿越了两千年时空,沿途有敦煌、楼兰古国等大量文化遗存,对旅游者有着永恒的魅力。这条商旅之路一直联系着东西方,曾被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而“丝绸之路”却道破精髓,被世人普遍接受。

  19世纪丝绸之路被再次发现源于考古,因此,从现代意义上看,这是一条尘封之路、神秘之路、发现之路,同时也是文化传播之路、宗教传播之路、民族融合之路。当探寻尘封的历史、找寻失落的文明成为时尚时,丝绸之路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西部一条经典旅游线。

  但是,这条旅游线多年来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尴尬境地。交通不便是一个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开发思路不宽,资源整合不够。如今,古丝绸之路沿线已形成公路、铁路、飞机航线等极为方便的欧亚大陆桥交通网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3国以文化线路形式联合申报成世界文化遗产。我们盼望丝绸之路再次吸引全球目光,更期待丝路旅游兴旺时代的到来。

  丝路之旅虽缘起于考古,但仅仅依托考古挖掘的文物,丝路旅游必然局限于小众市场,难以成为旅游热点,其旅游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历史上,丝绸之路就是一条发展之路、变化之路、迷幻之路。比如,丝路文化曾发生巨变,甘肃、新疆等地居民从笃信佛教转为伊斯兰教;丝路上的民族、语言、风俗也发生了变化。丝路旅游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丝路上的重点文物点,应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背景和重要吸引物,但不应是全部。

  未来丝路旅游发展,除传统文物古迹观光外,更应注重现代旅游产品的开发,比如:能否以大漠恢弘为背景开展直升机和气垫船旅游?以汗血宝马为号召开发赛马、骑马等旅游?利用葡萄美酒等特产发展特色餐饮旅游?甚至以雪山作背景,利用这一带的地热资源,形成泡温泉、品美酒、欣赏雪山美景的休闲度假旅游?

  由于长期囿于“路”的开发思路,丝路旅游沿途各地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使得沿丝路旅游的吸引力下降。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餐饮、特色民俗等本地特色旅游。在大丝路品牌下,各地区应努力发展自己的特色,让五颜六色的珍珠大放异彩,形成一串诱人的葡萄。丝路旅游一体化建设,重点应是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一体化,如自驾车营地、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如各国之间通关手续的简化,如联合营销等。

  只要打开思路,不囿于传统古迹观光,不囿于“路”的制约,让丝路重归发展之路、特色之路、与时俱进之路,丝路旅游就大有可为。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 

古树茶传承岁月优雅
丝路旅游应跳出思路困境(旅游漫笔)
探访黄埔军校(人在旅途)
体验加拿大“醉美”圣诞季
责编:高 炳 邮箱:abc29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