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逾百所高校纷纷开设创意写作课程,其中包括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这样的知名高校,带来了文学教育领域里不容忽视的新潮流新变化。这与上个世纪80年代新闻学、90年代影视文学等专业的兴起有相似之处,都是由于时代需要,从高等中文教育的学科体系内部酝酿产生出来的。
创造性思维发挥作用
“中文系不培养作家”这一带有明显历史局限的说法曾一度左右我们的教育观念,文学教育在我国长期被狭窄化理解成文学原理和文学知识的传授,文学最有个性色彩的创造性思维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相比之下,注重发挥创造性思维、强调写作能力的创意写作课程在美国高校开设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随后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和韩国、日本等国也争相效仿,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创意写作学科。随着全球化语境的到来,我国学术界不得不开始检视反思传统文学教育的历史误区。要不要在中文系培养写作人才?如何培养?前景怎样?这都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新世纪以来文化产业在中国快速兴起和蓬勃发展,根本上拓展了文化的疆域,改变了文化生产的传统方式,加上“互联网+”时代中国构建文化大国的迫切诉求,培养跨界、跨专业的文化创意写作人才就成了社会的急需。有创意地写作,培养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是文化产业时代向高校教育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
点燃创造性教育的热力
2009年复旦大学获批成立国内第一个创意写作专业硕士学位点,是创意写作在中国落地生成的标志性事件。随后短短五六年时间,经过如上海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共同努力,创意写作专业实现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3个学位层次的招生。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都意识到创意写作带来的学科辐射效应和良好的人才就业前景,纷纷着手构建这一新兴专业,大有从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的发展趋势。
创意写作在中国的原发地是高校,这决定了它具有理论追求和实践训练并重的特征。比较而言,创意写作的诞生地美国爱荷华大学,最初以作家工作坊的独立形式展开教学,由驻校作家直接教授引导技巧学习和创作训练,理论并非作家们关注的主要方面。当然,美国创意写作界后来意识到他们早期忽略了理论,留下一些遗憾。而中国的创意写作因为有自己的写作学历史传统,所以注重妥善处理继承与超越的问题,建构起具有中国原创性特色的创意写作理论。葛红兵、许道军、张永禄等学者做了有价值的开拓工作,他们表现出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感令人称道。理论建设的大厦还有待更多研究者参与进来,共同努力。
写作实训的全新挑战也是创意写作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我们轻视、忽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文学创作训练几乎沦为中文系课程体系的空白地带。创意写作正是要打破“写作不可教”的教育陈规,破除“纸上谈兵式”的僵化写作教学模式,在传统文学教育机制里重新复活和真正点燃创造性教育的热力,从而充分发挥“创意”二字的实际效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保护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有效地组织写作训练的过程式、多样化教学,形成师生面对面的、边写作边讨论总结的实训课堂,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和写作才华,把文学创作中“可教”的部分挖掘出来,这是创意写作给中国高校文学课堂带来的重大变革。
中国化的创意写作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上基本形成两条路径:一是以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为主要代表,结合利用原有的优势和积累,偏重文学创作人才的培养,走精英化培养的路子;一是以上海大学、北京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高校为主要代表,适应国内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要,注重培养创意写作复合型人才,走大众化培养的路子。这两种人才培养方式都具有规范性和合理性。
各高校又都各自探索彰显本校办学特色的个性化培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目前主要招收有相当创作基础和实力的青年作家,张楚、崔曼莉等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成为第一批创造性写作研究班的学员。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尝试优势资源互补合作,拟从2017年联合招收文学创作硕士,招生简章上明确要求“考生须有一定数量并正式发表的文学作品”。两所高校如此精英化、小众化的培养方式,有标杆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广西民族大学聘请东西、凡一平、黄佩华3位作家成立创作中心,不仅培养本科、硕士生,而且指导设计全区(省)高校大学生现场作文比赛,已连续举办13年,共有10万多人参赛,培养了大量写作人才。
既懂写作理论、又会创作的专业教师显得可遇不可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内高校尝试请作家到大学课堂进行系统教学,或者定期邀请作家以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的形式传授创作经验和方法。在硕士生的培养上,高校倾向采用“双师制”来克服师资队伍的不完善,每位学生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作家)联合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在这方面做了开拓性的有益尝试。
创意写作有现实土壤
由于历史遗留和现实消化的原因,创意写作在中国的本土化生成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创意写作的学科命名必须明确统一,要避免各自为阵,随意取名。另外理论探索还显得比较薄弱,也期待更多学者奉献智慧。再有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某些偏远地区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缺少人才资源。如何把一些高校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推广到全国,也是短时间内实施起来有难度的问题。
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土壤为创意写作的中国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虽然还有不少问题和困难,但大多数教学者对创意写作持续发展壮大持乐观态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意写作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有学者甚至构想未来的高校会出现联合多学科力量组建的创意写作学院,使教育真正为社会服务。创办了国内第一个英语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的中山大学戴凡教授认为,在全国推广中、英文双语教学对提升创意写作人才的文化意识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