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
太白峰,即太白山。古代传说,它是天上太白金星之精所化,故名。它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也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一高峰。山的主体位于今陕西宝鸡市眉县、太白县。广义上的太白山,亦称终南山,一直延伸至今西安境内。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或十九年(731),李白29—30岁时,初入长安,隐居在终南山。在此期间,他西游并登太白山主峰,写下了这首想象奇特、风格豪放的五言古体诗。
开头二句,直缴其题。由于是从东面的长安方向来游,故曰“西上”。穷,穷尽。登攀到了尽头,即到达峰顶。这时,已是太阳落山时分。叙登峰始末,只用十字,干净利落,行文简练。以下便驰骋浪漫的想象,转写自己在峰顶飘飘欲仙的感受。
据诗人族叔李阳冰《草堂集序》记载,诗人的母亲生他时“长庚入梦”“故以太白字之”。“长庚”是金星的古称,“太白金星”乃后起之俗名。传为太白金星下凡的诗人,登上传为太白金星所化的山峰,自有“到家”的感觉。故诗人虚构了一个“自家人关照自家人”的喜剧情节:仙人太白金星真身出现,亲切地和他说话,并为他打开了天门,欢迎他上天。对此,诗人当然求之不得,于是乃有“愿乘”云云。《庄子·逍遥游》曰:“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泠风,即轻妙的和风。诗人表示,他的愿望正是像仙人列御寇那样,驭风而行,破浮云而直上。这中间的四句,构思谲幻,充分体现了李太白诗的典型特征。
然而,“飘飘欲仙”只是“欲仙”,并非真的成仙,不过是为了凸现太白峰高与天齐罢了。故下文拖转诗笔,回到现实世界,正面刻画此山的高峻:站在峰顶,举手几乎可以摸到月亮;再往前走,仿佛就没有山了。“若无山”,不是真的“无山”,而是说与此峰相比,其他山峰简直就不算个“山”。同是借他山以写此山,杜甫咏泰山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承认“众山”也是“山”,只不过“小”而已;李白则连小山是“山”也不承认,这又在不经意间反映出了他那睥睨一世的气概。
结尾两句,写告别太白峰时的留恋之情。此峰当时还在武功县境内,故以“别武功去”为言。此番离去,何时能再回还?用一“还”字,可见诗人真把这与自己名字相同、命名缘由相同的山峰认定为“自己家”了。如此依依不舍,可见此山此游给他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而他也用自己的神奇之笔,向读者展现了此山的雄姿壮采,更增进了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