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1月07日 星期一

漂洋过海的寻根华裔

周丹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07日   第 08 版)

  图为新西兰华裔青年到台山寻根。
  来源:广东省侨联网站

  宋代词人李清照有词云:“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故乡,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永远连接着游子的心。如今,中国和海外的交流联系越来越紧密,许多华侨华人纷纷回乡寻根谒祖,过程虽然艰辛,却饱含真情。

  “我从哪里来?我的祖辈从哪里来?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寻根的梦想。”美国华裔姑娘赵文怡接受媒体采访时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近日,她刚刚参加了美国华裔“寻根之父”郑国和组织的寻根活动,赴广东台山经历了一段难忘的寻根旅程。

  寻根的路上充满了惊喜和感动。赵文怡一家从祖父一代就迁往美国,多年来一直未曾返乡。这是赵文怡第一次回到广东台山。当寻根团一行来到台山斗山镇浮石村时,道路旁,山坡上,稻田里,满眼翠绿的植物让她感到心旷神怡,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让她连呼“太棒了!”

  “人一定要有根,就像一棵树一样。”郑国和说。这么多年,他孜孜不倦地促成每一次寻根活动,目的就是要帮助这些华裔青年解决他们的身份困惑。

  助力华裔寻根的慈善人还有徐恭康,他是荷兰籍第六代华裔。不久前,他发起并组织34名亲属回到祖籍地福建漳州石美北门社与亲人团聚,他们都是200年前徐江滨的后人。

  回溯200年前,徐恭康的祖先离乡背井到印尼谋生,后来徐恭康的祖父母带着儿女移民荷兰发展,他们一家便在那里定居。

  2004年,他第一次回到漳州石美北门社寻根,为了方便,他把祖籍地的名字“龙溪石美北门社”印在了T恤衫上。在从鼓浪屿返回厦门本岛的渔船上,船上的渔夫疑惑地问道:“你为什么把我家乡的名字‘穿’在身上?”徐恭康十分惊喜地告诉他,这是自己正在找的祖籍地。之后,他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家乡。

  秦家骢,宋代词人秦观之后,著有《祖先:一个家族的千年故事》。他对故乡最早的记忆是5岁时的夏天。他说,“那时,我们全家去香港避难,我在一艘驶过南海的客轮上,透过舷窗向外眺望。”在香港一住就是14年,直到19岁那年,他离开香港到了美国。

  “在我的新居中,疏离感时刻侵袭着我。我知道驱走这种魔障的唯一办法是探寻自己的根”,秦家骢略带伤感地回忆着。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解冻,秦家骢回到中国开始寻找失散已久的亲属。之后的10年时间里,他往返于中美之间,不断找寻关于中国的印记,其间一波三折,直到最后找到了祖先的坟墓,他的寻根之旅才慢慢走到了终点。

  如今,海外华人“寻根热”还在持续下去。尊宗敬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会世代相传,这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漂洋过海的寻根华裔
走,投票去!(侨界关注)
国侨办代表团访问南非华人养老院
侨情乡讯
责编:张 红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