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1月03日 星期四

“爵士”天籁 “无界”盛宴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03日   第 05 版)

  2016广州爵士音乐节演出现场

  10月29日,随着“Bossa Nova女王”小野丽莎带来音乐“巅峰之夜”,2016广州爵士音乐节落下帷幕。

  连续9天,百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爵士音乐人借“大师殿堂”、“相约波兰”、“爵色广州”等板块,通过30余场高水准的演出交流活动,为广州乐迷带来了非一般的爵士音乐体验。

  2016广州爵士音乐节依旧在星海音乐厅举行,如今已听不到这样的疑问:一个以举办古典音乐会为主的音乐厅,为什么要办爵士节?经过3年的经验积累与锤炼,广州爵士音乐节,已成为人们享受国内外爵士乐盛宴的绚烂舞台,也写就了广州的城市文化新名片。

  大师标准 文化相约

  本届音乐节由广东省文化厅指导,广东星海演艺集团、星海音乐厅、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音乐节音乐会的部分构成亦沿袭去年格局: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标准的“大师殿堂”板块;为带动整个音乐节人气而设的“巅峰之夜”;以介绍单一国家爵士音乐为主旨的“相约系列”;为本土爵士力量而开辟的特别单元。历时3年,“广州爵士音乐节”已由探索成长期步入稳健发展期。

  “大师殿堂”每年请来的都是具有大成就的爵士大咖和爵士团体:去年是王者贝司维克多·伍顿爵士三重奏和爵士天后迪迪·布里姬沃特,今年则是世界最好的Big Band西德广播爵士大乐团和获得5次格莱美奖的传奇小号兰迪·布雷克。

  “大师殿堂”的音乐家虽在业内极具声名,却不一定为普通观众熟悉,所以“广州爵士音乐节”坚持每年请一位公众人物加盟,以降低爵士乐的门槛,最大程度地吸引公众参与。去年,“巅峰之夜”环节迎来了中国摇滚教父崔健,今年则是人气Bossa Nova女王小野丽莎。

  除了大师标准的鉴赏之外,“广州爵士音乐节”还有一个坚持了3年的口号——“无界”。所以“广州爵士音乐节”一直设置一个特别板块——“相约系列”,用来自世界各地最先锋、充满探索精神的爵士音乐突破标准与成见。

  和有着三四百年历史,体系趋于封闭的古典音乐不同,爵士乐一直在发展和被颠覆,在它的主场美国如此,在主流视野以外的国家,更因其容易和当地音乐文化融合,而发展出种种可能性。这种开放性和融合性正是 “相约系列”所努力呈现的。

  去年的“相约加拿大”,人们见识了加拿大萨克斯演奏家雅尼克如何将民族的素材和爵士技巧完美结合。这次“相约波兰”则带来最典型的波兰爵士乐作品。波兰对于中国爵士听众来说也许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国家,但在欧洲它早已被视为爵士乐的灯塔。而3位中国音乐人陈宣羽、高太行、张柯的加盟,则让音乐的文化碰撞呈现在舞台之上。

  本地力量 广州神髓

  “广州爵士音乐节”从一开始就具有两个特别清晰的目标:一是让观众见识当今世界最好的爵士音乐;一是为本土爵士音乐人搭建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促进广州爵士音乐和世界优秀爵士乐一起成长。

  去年爵士节的本土版块叫“Born in Guangzhou”,今年则变成了“Made in Guangzhou”,一词之差,意义相去甚远。前者邀请的是出生于广州,在其他地区发展并获得全国知名度的音乐人“回娘家”演出;“Made in Guangzhou”邀请的音乐家则一直在广州坚守和耕耘,以广州作为自己创作表演及生活的主阵地。他们演出的作品也以原创为主,体现了本土文化,有很多甚至是专为本次爵士节而作。维度大乐队及全场音乐作曲林昶将以爵士的手法演绎广东音乐,王璁把拉威尔的帕凡舞曲改编后用粤语诗词演唱, Sync四重奏对传统作品进行时尚改编,蔡剑四重奏则将演奏借古怀今的赤壁之战。

  星海演艺集团副总裁刘莹表示,很多人可能认为“大师殿堂”“巅峰之夜”是星海音乐厅最力推的板块,但在她心目中,“Made in Guangzhou”才是重中之重。因为一个音乐节,如果不能扶持本土力量,对所在地艺术格局的演进作出贡献,也就失去了它举办的意义。

  广州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需要以文化增强其吸引力,不同主题的节庆活动除了丰富当地市民的文化生活,更增强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广州爵士音乐节”搭建了一个国际化的音乐平台,“无界”的理念让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风格的音乐在此交融,既呈现了国际化的视觉盛宴,亦展现了广州开放包容的“国际范”。

  (李婕) 

展演并行 创意十足
千年商都文化交流进入黄金期
“爵士”天籁 “无界”盛宴
责编:张保淑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