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1月01日 星期二

深秋追鸟人

——鄱阳湖候鸟保护特写

本报记者 陆培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01日   第 12 版)

  鄱阳湖风光

  日升
  樊哲平摄

  救天鹅
  李 跃摄

  美丽的鸟

  军山湖秋景
  樊哲平摄

  2016年10月10日上午,30只白琵鹭飞抵江西鄱阳湖都昌县矶山湖湿地栖息。这是连续第9年发现白琵鹭来此栖息越冬。

  白琵鹭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世界上白琵鹭的种群数量约有3万只,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白琵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也是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每年占世界总数95%以上的白鹤、50%的白枕鹤、60%的鸿雁在鄱阳湖区越冬。

  本报记者不久前来到鄱阳湖边上,追寻一年一度迁徙至此的候鸟,探访那群爱鸟护鸟的鄱阳湖人。

  

  ① 樊哲平:“湖畔拍客”

  1962年出生的樊哲平,是江西省土生土长的农民摄影家,他不仅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等众多头衔于一身,在当地摄影界,他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号,叫做“湖畔拍客”。因为,樊哲平的镜头里出现最多的,便是鄱阳湖的四季景色。

  飞鸟成群结队的掠过如镜的湖面,灿烂的晚霞将候鸟的翅膀染成金色。湖边草丛里,一个举着相机的中年男人,迅速地按着快门。这就是樊哲平“湖畔拍客”的真实写照。

  樊哲平告诉记者,小时候他就住在鄱阳湖边上,天天可以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渔舟唱晚、鹤汀凫渚的景色更是常见。在他的家乡,进贤县三阳集乡附近还有一片湿地,是樊哲平回家的必经之路。湿地里栖息着一大群天鹅,有一年冬天,樊哲平途经湿地时,猛然大叫一声,天鹅便“呼啦啦”地飞起,遮天蔽日,那美景把他惊呆了。虽然过去多年,每当讲起那次经历,樊哲平还历历在目。

  不管是童年记忆中的湖光山色,还是手持相机追踪候鸟的摄影经历,樊哲平深切地感受到保护军山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009年,他萌生了“行走军山湖,保护母亲湖”的想法,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徒步走遍军山湖沿岸,用镜头记录下沿湖人文与自然美景。

  说干就干,这年3月12日,樊哲平背着摄影包、干粮、三脚架等重达15公斤的摄影设备和日用品,从民和镇白果村出发了。30天里,民和、七里、前坊、三阳集、三里、梅庄、二塘、钟陵、南台、池溪……樊哲平的足迹遍布进贤的10个乡镇、228个自然村。饿了,就吃些随身带的干粮充饥。夜幕降临,他就找附近的农家留宿。就这样,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军山湖沿岸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沧桑巨变,共计约800多幅精彩照片。之后,他还自费出了一本《军山湖风情画册》,送给朋友,呼吁大家共同保护母亲湖。

  徒步行走之后,樊哲平保护生态的公益行动并没有停止,他还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骑自行车绕鄱阳湖考察了一圈!

  “军山湖历史悠久、风光秀美,我希望通过行走军山湖,给进贤留下一份较为完整的军山湖风光民俗资料,告诉大家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樊哲平如是说。

  采访中,樊哲平脸上永远洋溢着满足感,他说,这是鄱阳湖的候鸟和美丽的湖景带给他的福分。

  ② 李春如:“候鸟医院”的传奇

  江西都昌县有一个“候鸟医院”,李春如,就是“候鸟医院”的创始人。本报记者专程去到都昌县多宝乡洞子李村实地采访了李春如。

  这位年近七旬,却头发乌黑、精神矍铄,走起路来丝毫不逊于年轻人的“老人”。

  谈起多年来的护鸟经历,李春如说:“若说鄱阳湖是‘候鸟王国’,马影湖绝对称得上是‘候鸟王宫’。”每年有数十万只候鸟到鄱阳湖越冬,它们迁徙抵达的首站就是马影湖,随后再向其他湖区分散。每年3月,候鸟们会再次到马影湖集结,然后成群北归。马影湖也是鄱阳湖的一个子湖。

  谈及这些候鸟,李春如如数家珍。他从1982年开始义务护鸟,如今已有34个年头。“我所说的这些候鸟种类,不是资料上记载的,而是亲眼所见的。我拿的也是第一手资料。”

  作为马影湖民间候鸟保护第一人,李春如早已习惯了“山上度春夏,湖内阅秋冬”的生活。每天清晨,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会拿起望远镜,到湖岸上观察候鸟的动向。候鸟数量较多时,他每天要到湖岸走上好几遍。为便于观察,他还在家后的山上搭起一个“观鸟棚”。

  李春如的另一个“壮举”,便是创立了鄱阳湖候鸟保护区内唯一一所专门的“候鸟医院”。33年里,李春如使11749只受伤候鸟重返蓝天。

  从李春如家向西,记者沿乡间小路步行300米,候鸟医院就坐落在马影湖东侧的堤坝上。那是一座由5间砖瓦房构成的院落,西侧有一处罩着铁笼的水池。白墙上的牌匾:“中国鄱阳湖候鸟救治医院”几个字分外醒目。

  李春如介绍说,从左到右,依次是候鸟康复室、候鸟重症监护室、候鸟病房、候鸟手术室及医护办公室。“除了‘病人’不同外,和普通医院没什么两样。”

  对于那些受外伤严重的候鸟,候鸟医院还能提供手术治疗。在候鸟手术室中央,放有一个两端带凹槽的特制木箱,这是专门为候鸟设计的手术台。墙边的医疗器皿柜上,放有各类药品和手术用具。而那台医用高温消毒柜,则是整间手术室最为昂贵的物件,“这东西价值几万元,是县医院送的。”李春如说。

  “如果说我护鸟的初衷只是因为兴趣,后来则转化为一种感情。”李春如说,鸟非常通人性。2000年夏,他救治过一只受伤苍鹭。苍鹭伤愈放飞前,为方便观察鸟的后续状态,他给苍鹭的翅膀绑上一条红丝带。让他没想到的是,此后几年,每当夏候鸟到来,这只苍鹭都会在接受治疗的房子上空打转,李春如说,“它记得这里,记得我。它想报恩”。

  在医护办公室里,李春如拿出一本足有10厘米厚的病例本,上面记录了近百只候鸟的救治情况。每份病例都有入院检查记录、医嘱记录和放飞及出院小结,一般至少写满三大页。内容之详尽丝毫不逊于正常医院的诊疗记录。

  ③ 鄱阳湖人:爱鸟护鸟在行动

  保护候鸟及湿地湖泊,是鄱阳湖当地居民共有的生态意识。除了樊哲平、李春如,更多的鄱阳湖人在行动。

  今年51岁的许小华是都昌县多宝乡马影湖大雁保护协会的副会长,从小在鄱阳湖边长大,他8年前就开始跟着李春如巡湖保护候鸟,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他跟老婆两人在家“带带孙子,巡巡湖”。早上5点多,天不亮去湖堤上巡一遍,傍晚天黑还要再巡一遍,因为这两个时段是候鸟休息的时候也是“打鸟人”最容易出没的时候,“候鸟最需要保护”。

  2013年5月26日,在西源乡“小天鹅”护鸟协会,沙塘村委会墈上村村民吴国花向协会捐款人民币500元整,并举行了捐款仪式。此次,虽然收到捐款仅仅有500元,但表明了公众保护湿地和鸟类、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积极性正在提高。

  都昌县2012年4月被授予中国小天鹅之乡。本报记者在这个十分简陋的协会地址看到,西源乡小天鹅护鸟协会自2013年1月31日正式成立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39名成员的民间义务护鸟组织,所有的会员都在夜以继日地救治各种珍稀鸟类。

  “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这是对鄱阳湖越冬候鸟种群数量之壮观的真实写照。可是,鄱阳湖鸟类究竟有多少种呢?记者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最新的统计数据是426种。

  上世纪90年代,江西鸟类总数为385种。这意味着,目前,鄱阳湖区鸟类的种数,超过以前江西全省的鸟类种数。专家认为,越来越多的鸟类出现在鄱阳湖,折射了鄱阳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本版图片除标注外均为资料图片)

深秋追鸟人
美丽的“天鹅城”
以新思路庇护候鸟
责编:杨一枫 邮箱:yangyifeng51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