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梅口乡水际村,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农家别墅坐落在大金湖畔,屋后青山绵绵,屋前碧浪涛涛,码头上游人如织,餐馆里生意火暴。村民黄龙生说:“这好日子,都是大金湖里‘捞’出来的。”
本世纪初,大金湖还不是如今的5A级景区,而是绿藻遍布、恶臭难耐的水库湖。当时的水际村,也不是如今的泰宁市首富村,而是“照明靠竹片、吃粮靠回销、用钱靠救济”的贫困村。这其中的改变,始于2004年泰宁县对大金湖进行的一次生态探索。
水际村是库区移民村,耕地林地稀缺,家家户户以捕鱼为生。2004年前,由于人多鱼少,加上长时间无序捕捞,大金湖里的鱼越来越少、越来越小。黄龙生说:“有的渔民急了,就开始灯光诱捕,最后连杂鱼都没有剩下。”大金湖于是变为一潭“死水”,尤其到了夏天,气温升高,臭气弥漫。随之而来的,是接连不断的游客投诉、媒体曝光、村民上访……
为了走出“越捞越穷、越穷越捞”的困境,泰宁县2004年开始对大金湖渔业实行“统、休、扶”的“变法”三字诀:一是成立渔业协会,由协会组织统一捕捞、管理和销售,村民以2000元一股入会;二是要求协会成立后第一年休渔、第二年限渔;三是政府免除协会前三年的承包费,农业部门送技术上门。
政策实施后没多久,村民们欣喜地发现,大金湖的水渐渐变得清澈了。监测数据显示,休养了两年后,大金湖的水质就由四五类提升为二类。2005年,大金湖鲜鱼捕捞量只有400余吨,今年截至9月底就已经有1262吨,产值3000多万元。
2年后,大金湖的鱼上市了,村民们高兴地说,那是“十来年都没见过的大鱼”。因为是野生放养,打“有机”牌,大金湖的鱼一上市就大受欢迎。当年,渔业协会给村民的分红就达到了每股3700元。11年来,渔业协会已经累计发放股金4281.29万元。
生态好了,有机鱼的品牌打响了,来水际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又以同样的方式,成立了游船协会和家庭旅馆协会,发展旅游业。如今的大金湖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国家5A级景区。仅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水际村旅游业的税后收入就达到了300多万元。
“家家小洋楼,户户小轿车,在家有分红,出门就旅游。”梅口乡乡长马骕说,如今的水际村早已摘掉了贫困的帽子,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15730元,是福建省最富裕的村子之一。
“生态是最具长远眼光的一种产品,提升生态保护水平就是提升可持续竞争力。”泰宁县代县长王胜文说,水际村用实践证明了,抓住了“绿水青山”就是抓住了“金山银山”。
(据新华社福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