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纪念日。鲁迅生活于中国从古代走向现代的关键阶段,以深邃的眼光和无畏的精神推动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他不仅是文学家、思想家,而且是文化伟人。
鲁迅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代表者。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薄薄的3本,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丰碑。他对中国人精神麻木的揭示,入木三分,让人灵魂颤栗;将火一样的激情隐藏在冰一样冷静的叙述中,体现出卓越的艺术技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笑中含泪的艺术描写体现出大艺术家的大悲悯、大情怀、大境界。散文集《朝花夕拾》在回忆中纵横古今中外,既诙谐幽默,又尖锐泼辣。散文诗集《野草》不足100页,融深刻的思想与奇特的形象于一体,成为中国现代散文诗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鲁迅几乎以一人之力创造了杂文这种风行一时、流传至今的独特文体。他的杂文集多达15本,“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类型”。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上拥有广泛的读者。
鲁迅是大翻译家。他是现代“直译”论者的代表。他认为翻译要体现原作的神气,输入外国句法,以丰富汉语的表达。对中国新文学建设而言,翻译有时比创作更重要。他翻译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极大的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翻译了苏联文艺理论家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卢那察尔斯基的《艺术论》和法捷耶夫的长篇小说杰作《毁灭》,翻译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有人统计,鲁迅一生翻译过14个国家的105位作家的作品,总字数达300万字以上,与他文学创作基本相当。
鲁迅是国学研究大师。他整理出版了中国古代小说和小说史料《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他的《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中国古代小说史。他校订的《嵇康集》继承了清代乾嘉学派注重考据的朴学传统而发扬光大。鲁迅还校订整理了《会稽郡故书杂集》《云谷杂记》《岭表录异》等。鲁迅一生搜集的各类金石拓片达5100余种,6000余张。
鲁迅不是美术家,但他对现代美术的影响可能超过任何一位美术家。鲁迅在教育部时主管美术和博物馆,他制定美术和文博事业发展规划,讲授美育,保护文物,组织儿童艺术展览;他和同事一起设计了中华民国第一个国徽;应蔡元培之邀设计了北京大学第一个校徽。鲁迅是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开拓者,他对书刊的封面、插图、版式设计等都有独到的见解,他的作品集和他编辑刊物的封面,大部分是自己设计的。鲁迅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之父,以他战斗的“力之美”美学思想为中国现代文学艺术、为新兴木刻指明了方向。
鲁迅不以书法名世,但鲁迅的书法别具一格,被称为“鲁迅体”。鲁迅50年间幸存下来的手稿有一万多页,他的书法风格与其金刚怒目式的杂文完全不同,藏头护尾,温文尔雅,不急不躁,中正平和,表现了鲁迅性格的另一面。郭沫若评价说:“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质朴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
据我国权威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显示,《鲁迅全集》不仅名列中国文学论文引用国内学术著作第一名、外国文学论文引用国内学术著作第一名、文化学论文引用国内学术著作第一名,还进入其他5个学科论文引用国内学术著作的前10名,成为影响力最大的著作。
鲁迅去世时就被称为“民族魂”,后来被誉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如今,鲁迅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血肉。不管我们如何评价鲁迅,我们已不可能绕过鲁迅。
鲁迅去世时,作家郁达夫撰文《怀鲁迅》,其中有言:“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所以,读点鲁迅吧。鲁迅并不易读,但只要你读进去,就绝不会空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