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松阳古村落主要可以分为平原村落和山地村落两个类型。平原村落多逐水而居,或临近松阴溪及其他溪流,或人工开渠引水入村。建筑风格为土墙黑瓦,坐北朝南,是北民南迁带来“四合院式”,并吸收原来土著越族“杆栏式”而成。山地村落一般选址于向阳的坡面或谷地,风格更偏向浙南原来土著的杆栏式、悬空式建筑。
山下阳村则是一个另类。山下阳村隶属松阳县古市镇,明代之前建村,据《松阳地名志》介绍,村庄因地处大岭北山南麓,故名山下阳。全村现有465户,1206人。村内古渠、古堰、古树、商业街、楼阁、宗祠、社庙、香火堂、月池、荷花塘、古井等历史风貌基本完整,民居建筑风情独具。
山下阳村虽小,但该村以传统的风水理念谋篇布局,以与自然山水唇齿相依开宗立意,并且达到了形神兼备、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村落格局如八卦迷宫,街道曲折迷离,处处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堪称古代按风水学基本原理建村的典范。
初次踏入山下阳村,估计大多数人会迷路。因为,从山下阳村的第一条路开始,就为不速之客们摆下了迷魂阵。这里很少有十字路口,有的是大大小小数不清的“丁”字路口,寓意子孙后代人丁兴旺。客家人发音“丁”“灯”不分,家中添丁,大门必挂灯彩告示天下。在山下阳村,村落按照星相学说,本着符合“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原则选址布局。村庄依靠自北向南的六都源水而建,以月池、地坛、张氏香火堂、张氏私塾为中轴线。宗祠在前,风水塘居中,香火堂殿后,前后夹承风水,祈求天地、祖先护佑其文运昌盛、家风顺达。整体又呈出长方形阵矩,颇具水乡风韵。村中丁字形巷道纵横交错,逼仄深幽,卵石大小整一。村中月池呈半圆形横卧于香火堂前方,与池后方形祭坛构成“天圆地方”的人造景观。村落建立之初有一道环村围墙,建有大量的村门、巷门,如同一座壁垒森严的堡垒。环绕村落流淌的溪流、密布的池塘,门前流圳渠流水汩汩,使得整座村落里老屋新居鳞次栉比,交相辉映,而且防火体系格外严密,取水也非常便利。
山下阳村的历史建筑,闽南、浙南、徽派、西式风格南来北往,东西合璧,难能可贵的是当地工匠们做到了兼容并包,而且出其不意,如鬼谷子兵法,兵不厌诈,深邃迷幻,进来不易,想出去更难。山下阳村现存古建筑群包括张氏宗祠、张氏祖堂,21幢民居,2幢店铺以及夫人庙旧址,社庙旧址,一幢紧挨一幢,或山墙毗连,或邻弄相隔,马头墙高低起伏,连绵成片,勾勒出村庄嵯峨的历史轮廓。居民穿房过巷不需外部空间,也能避免雨淋日晒,建筑群相互独立又浑然一体。
作为一种宗族聚居的村落特色样本,山下阳村的出现及其发展变化透射出深刻的民族民间文化内涵。山下阳村既生动地体现了农耕文化传统,折射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民本原理,同时,又将外来文化与本土资源大胆结合,很早就在建筑学上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但根本上反映的还是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传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