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迷你“航天员”游太空

崔馨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0月22日   第 09 版)

  “太空养蚕”实验设计者和指导老师展示研究成果。

  伴着晨曦,“神十一”携景海鹏、陈冬两名航天员以及迷你“航天员”“秋丰白玉”升入太空。“秋丰白玉”是蚕宝宝的名字,作为迷你版的“航天员”,你可别小看它,此次上天它可是身负重任,要陪同两名航天员一起在太空工作生活,展开自己的太空之旅。那么为了让蚕宝宝升空都做了什么准备工作?太空中,蚕宝宝做些什么呢?

  万全准备

  确保万无一失

  “秋丰白玉”是中国科学家培育的改良桑蚕种,其体质较强健,产量较高,特别适宜于中秋期饲养,这也是选择它作为迷你“航天员”的理由。为了让蚕宝宝入住“天宫”,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首先,蚕宝宝需要一个“家”。为此科研人员专门请教生物学专家,采用大量小巧思、小设计,精心制造出形状像胶囊、手掌大小的“太空之家”。这个集尖端科技于一体的“家”,要时刻保证其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整洁干净。因此,科研人员在“屋顶”预留了足够的透气孔,保证空气流通,同时,在“地板”上预留了清洁孔,方便航天员清理蚕沙。

  其次,要保证蚕宝宝的生命安全。火箭发射阶段的加速度会给航天员施加巨大的压力,因此他们都会穿上航天服保护自己。那么,蚕宝宝当然也需要一件“航天服”来保护自己了。科研人员把它们包裹在一种特殊的填充物里,用来吸收巨大的冲击和振动,再放入“太空之家”,确保旅途的万无一失。

  最后,为了能吐丝结茧,必须保证吃得饱,运动好。科研人员为蚕宝宝精心设计了“食堂”,即小房子两侧的铝合金端盖,里面填满了味道鲜美的食物,为了方便给蚕宝宝“加餐”,专门设计成螺丝结构,可以随时拧下添加食物。另外,不能因为身穿“航天服”影响吃饭,填充物中间预留了一条通道,饿的时候可以爬到两侧的“食堂”吃。

  吃饱了当然要运动起来,为避免蚕宝宝在微重力作用下飘浮起来,屋子的内壁进行了粗磨砂处理,粘上一种特殊无纺织布,蚕宝宝想怎么爬就怎么爬。

  到了“天宫”里面,航天员轻松取出填充物,蚕宝宝脱下“航天服”,这样它就有充分的空间摇头摆尾吐丝结茧了。

  艰巨任务

  太空吐丝结茧

  此次“太空养蚕”实验是由香港中学生设计的,他们介绍说,本次实验的雏形是在太空制作以太空蚕丝为原材料的宇宙飞行服,后经调整,变成“研究蚕虫在太空变态过程”的方案。这个实验同时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的重要任务。曾担任“东方红一号”卫星、“天宫”、“嫦娥”系列飞行器等重大制造任务的529厂,同时也是蚕宝宝“太空之家”的制造者。

  本次实验具有观赏性强的特点,能通过观察蚕宝宝在太空微重力情况下的生长情况,同步对比在地球生长的情况,找出两者的区别。

  “我们在地面已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将在‘天宫二号’组合体运行期间开展实验,相信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神十一”航天员陈冬说。

  从近日太空中发来的视频来看,蚕宝宝已经和航天员们一样脱下“航天服”了,目前生长状态良好,白白胖胖、个头很大,而且还跟着航天员景海鹏的手指做游戏,看起来其乐融融。

  据“太空养蚕”实验设计者说,预计蚕宝宝在升空8天后开始吐丝结茧。作为名副其实的“小吃货”,蚕宝宝现在可能还在不停地吃,为结茧做准备。

  众所周知,在地球的重力作用下,蚕宝宝在吐丝结茧时会顺着“8”字形由外至内吐丝成茧,吐丝的角度、长度都经过极为精密的计算。这是蚕宝宝千百万年来形成的本能,已牢牢地“刻录”在基因里。

  不过,太空中几乎没有重力,因此也没有所谓上下左右的方向,那蚕宝宝还能精确地按照“8”字形吐丝结茧吗?吐出来的丝和重力作用下的丝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神舟天宫“珠联璧合” 太空再迎“北京时间”
迷你“航天员”游太空
醉翁之乡出“新锐”
“科学家与科学共同体”研讨会举行
万魔2016战略发布会举行
责编:张保淑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