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量力而行才能行 市场给力更有力

科学运动更健康

本报记者 彭训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0月18日   第 08 版)

  每天傍晚,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的体育场上,总有三三两两的学生在跑步。大四学生陈玲是其中一个,特别的是,她是戴着口罩开始奔跑的。“我看过相关资料,如果冒着雾霾进行体育锻炼,加大PM2.5的吸入量,运动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每周3天,每次跑5圈。这样的习惯,她已经坚持了2年。“以前我的身材有些胖,喝了很多减肥茶都不管用,后来和同学一起来‘刷圈’,效果挺明显的。”

  

  运动健身要讲科学

  陈玲说,为了相互鼓励坚持下去,陈玲身边的很多同学组建了跑友圈和社团。这些跑友圈会制定每周、每月的跑步计划,由成员轮流组织每次的跑步。有些社团还组织同学参加学校内外举行的各项跑步赛事。

  近年来,随着明星、名人带动和互联网的推广,跑步被贴上了时尚标签,甚至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像陈玲这样每次跑上几千米的在如今国内的跑步圈只能算是入门级水平。

  在不断壮大的跑步大军中,很多像陈玲这样的人开始懂得从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运动。“第一次夜跑的时候,我跑了10圈,回到宿舍连腿都伸不直了。”陈玲说,如今她会用手机把每次的跑步数据记录下来,然后将这些数据和一些体质监测标准和健康指标做比较,再打打羽毛球、游泳等,巩固健身效果。

  运动一定能带来健康吗?有统计显示,近年来各地的马拉松赛事中,出现参赛者受伤的为数不少。例如,今年3月举行的清远马拉松赛中,2万多人参赛,结果1万多人次接受救治,其中出现危重病人5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很多人不重视科学运动,对自身运动能力和运动风险不了解。

  培训体育指导员队伍

  在世纪馆体育场边,记者看到一条在其他体育场里并不多见的“温馨提示”。这张告示写道:为了避免体育场内跑步和散步的人相互干扰,请遵循“跑步在内道(1—4道)、散步在外道(5—8道)的原则”。告示同时写明了跑道每一圈的实际距离,以及它们是如何划分和界定的。

  如何做到科学运动?在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副司长刘爱杰看来,这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科学指导人们健身的专业人士。“在中国,大约每2000人里有一个体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练来支撑急剧扩张的健身市场。”

  随着全民健身的深入推进,很多社会体育指导员扎根基层,指导人们科学健身。但是,据记者了解,这些社会体育指导员多由中小学体育教师、健身爱好者兼任,很多人并不了解怎样运动才算科学。

  目前,国内对于科学运动的研究并不深入,健身教练资质认定也缺乏统一标准。有体育专家建议,可以通过政府倡导、市场主导的方式,借鉴国外标准来制定国内教练的培训标准。在美国,不仅拥有像美国运动健康协会、美国体能协会、美国运动医学会等专业性科学健身研究团体,它们还制定了系统的培训课程和认证体系,健身教练只有获得相关协会颁发的就业证书,才能在美国的健身场所任职。

  “我们正在通过各种形式培训体育指导员队伍,一旦这支经过先进知识理念和技能培训的队伍庞大起来,‘运动是良药’的理念也必将随之深入人心。”刘爱杰说。

健康故事 中国正在讲述(开篇的话)
全民健身 走向全民
中国式摔跤再启航
科学运动更健康
责编:刘 峣 邮箱:onionli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