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传统体育项目如何重现生机?

中国式摔跤再启航

本报记者 李 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0月18日   第 08 版)

  5月13日,2016年全国中国式摔跤锦标赛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开幕。
  丁洪法摄(新华社发)

  10月15日,中国式摔跤顶级职业赛事“跤坛英雄榜”在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举办。

  自1993年退出全运会以来,中国式摔跤这项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一度陷入困境,只在民间交流中间习练传承。“国家要加以重视和支持”,这是很多老摔跤手的心声。今天,中国式摔跤终于再度踏入职业化赛事之列,这将为之带来什么,传统体育项目又该如何发展?

  职业化的新开端

  中国式摔跤是两人徒手较量,以摔倒对方为胜的竞技运动。古代称摔跤为“角抵”“角力”“相扑”“摔角”等,到了近代才叫作摔跤。我国自古就有靠表演摔跤为生的艺人,新中国成立前,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济南、沈阳等地都有卖艺的摔跤场,这也就是中国式摔跤早期的职业化。

  1953年,第一届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表演及竞赛大会上迎来了历史空前的摔跤大赛。此后召开的全国运动会上,中国式摔跤也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比赛看点。然而,1993年,国家调整全运会项目,中国式摔跤退出了全运会的舞台。

  “取消了专业队,中国的摔跤人士越来越少。”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周进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对复兴中国式摔跤的呼声越来越高,民间跤馆、俱乐部增加,意欲把中国式摔跤发扬光大,以满足群众对传统体育项目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式摔跤发展委员会今年年初成立,“跤坛英雄榜”比赛应运而生。

  但周进强对比赛的看法相对冷静,“这是一个商业赛事,但将其期许为职业化‘春天’还为时过早,按职业化的要求来看,运动员还达不到水平。应该说逐步过渡吧,首先把赛事办起来,吸引社会关注,这是比较好的开端。”

  重点面向青少年

  虽然作为一项赛事来说,中国式摔跤历经起落,但许多民间跤馆在代际更替之间存续,至今依旧培养着摔跤人才。

  照云摔跤俱乐部是天津市河西区的一家“老字号”,它成立于1987年,当时名为复兴跤馆。2013年,现任负责人孟庆东从爷爷手中接过来,运营至今。目前俱乐部已经注册、有资格参加全国比赛的学员80人,学龄前儿童20人。这个俱乐部里的学生参加过2009、2012、2014和2016四届中国式摔跤世界邀请赛,这也是孟庆东颇感骄傲的地方。

  跟周进强的观察类似,孟庆东感到最近几年,中国式摔跤的发展势头向好。他对本报记者说,2010年以前每年参加全国性比赛的青少年大约200人,2012年开始每年增加到600到700人。

  根据孟庆东的经验,“家长是否喜欢”是决定孩子是否参加训练的重要原因。“很多家长在接触之前以为摔跤运动就是摔打,非常危险,但它实际上是安全性很高的运动。”孟庆东一再强调,要让家长多接触,破除偏见,发现这项运动的魅力。

  中国式摔跤的推广是中国式摔跤发展委员会的一项工作任务。“让青少年一代对它有认知,并且喜欢和接受,是我们面对的最大难题,也是推广工作的重点。”周进强说。

  从区域走向全国

  “无论春夏,不分寒暑,找几个跤友就能玩几跤,人们又把天津称为‘跤窝子’。”这是一段来自纪录片《津门玩跤人》的解说词。今年2月,这部反映天津跤手生存状态和中国式摔跤发展现状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民间艺人生活百态一览无遗。

  鼎盛时期,京剧演员马连良的演出票卖1块钱,而跤场的票却卖到了2块——片中这样记叙道。天津与北京、保定、济南并称为“四大跤城”,以深厚的中国式摔跤文化传统而著称。中国式摔跤,也曾一度被认为是一项偏北方的运动。

  “现在已有很多全国性比赛,中国南方的广东、浙江也都有赛事。”周进强说,中国式摔跤要吸引全国观众的关注,在重点地区进一步恢复,在其他地区进一步推广。

  据周进强介绍,中国式摔跤发展委员会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资料,还原古老体育项目的记忆。“中国式摔跤有自己的吸引力,现在各大体育项目都在争夺自己的市场份额,在这种竞争格局中,中国式摔跤可以凭借自己的优势和传统文化底蕴占得一席之地。”周进强说。

健康故事 中国正在讲述(开篇的话)
全民健身 走向全民
中国式摔跤再启航
科学运动更健康
责编:刘 峣 邮箱:onionli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