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美国数十年实践表明——

养老社区并非“品质养老”典范

琳达·弗里德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0月13日   第 10 版)

  琳达·弗里德

  世界正在跑步变老。联合国于国际老年人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60岁以上人口比重持续上升,2015年超过12%,预计到2050年将增长一倍;人口数量也将翻番,由2015年的9亿人,增至2050年的21亿人。应对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发达国家的多年实践可为各国提供借鉴。

  不要再建设大规模的养老社区,美国已走过弯路。上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的养老社区,到上世纪90年代,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养老模式。老人们退休后迁往南部阳光地带的养老社区,享受优质医疗护理服务和娱乐、商业设施,在集体活动中建立友谊。然而,几十年过去,这个“品质养老”的典范逐渐显露弊端。老年人集中居住,脱离原有的生活圈子,缺少社会接触,孤独感加重,神经退化加快,不利于身心健康。

  老年人神经退化,有些是生理性的,更多是社会性的。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该学院选择纽约一个低收入居民区,组织当地老年人去该学区的公立学校,协助老师辅导学生。结果双赢,不仅提高了该学区的教学质量,也提升了这些老人的健康水平,他们的精神状态和血压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这表明老年人与社会互动,精神活跃,有利于健康。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政府制定政策支持老年人发挥技术和能力优势,继续参与社会生活。目前,中国各地正在兴建大型养老社区,一个社区10万至30万人,应该吸取美国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现在美国养老单元都很小,在一个有各年龄人群居住的公寓楼里设立老年人俱乐部,居家养老。

  关注生命全程健康,进一步释放“白发红利”。老龄化社会能否焕发生机,健康是把总“钥匙”。健康投资应从年轻时开始,金融和教育是两项重点。投资金融产品,保障年老时的经济条件。调查显示,社会上的弱势人群,比如来自贫穷国家以及那些进入老年后拥有较少机会和资源的人,健康状况也差,富人比穷人寿命平均长10年;接受终身教育,受教育越多者越不容易失忆,思维能力越强,大脑容量越大。扶持环境良好,老年群体是一种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有技术、有能力、有意愿,可以继续在经济和社会中积极发挥作用,释放人口红利。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的重大社会问题。美国老龄化在加剧,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且情况特殊,可以为我们研究老龄化社会提供实验室。两国科研机构可以携手合作,相互借鉴,应对挑战。

  (作者为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也门动乱为何又升级?(环球热点)
数字天下
人工智能的新发展
意大利设计师作品亮相阿拉伯时装周
养老社区并非“品质养老”典范
责编:杨 宁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