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9月,关于美联储是否再次加息的讨论又热闹起来。自去年12月正式宣布启动近10年来的首次加息后,美联储在今年已经召开的5次加息会议之前,似乎都会释放或强或弱的加息信号,但结果却都是按兵不动。9月加息会议即将召开,作为美国11月总统大选之前的倒数第二次加息时机,这一次美联储会迈开这迟迟没有来临的加息第二步吗?
为加息预热?
在上周五举行的全球央行年会上,美联储主席耶伦发表讲话称,鉴于美国国内就业市场表现持续稳健,以及对经济活动和通胀的展望,她认为,“近几个月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的可能性已经增强”。
虽然在这次6月以来的首次公开演讲中,耶伦依然没有谈论具体的加息时间,但她的这次讲话被外界普遍认为比预想要鹰派。耶伦直言,美国经济正在“接近”美联储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目标。
对此,高盛经济学家在随后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耶伦的讲话将9月加息的概率从此前的30%提高到40%,表明美联储的决策者认为经济情况已经改善,有理由考虑在短期内实施加息。
此前几周,美联储其他官员也频繁发声,似乎有为加息预热的态势。虽然分歧依然存在,但开始以渐进路径加息似乎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在有投票权的10位票委中,已有7人公开表示支持加息。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9月可能是加息的好时机。堪萨斯城联储主席艾斯特·乔治也认为,现在是美联储应该开始采取加息行动的时候了。
英国《金融时报》则在更早以前的7月加息会议中就察觉到,美联储为最早9月启动加息埋下了伏笔。该报称,虽然美联储在会议中没有明确提及英国“脱欧”的公投结果,但是相关措辞发出信号表示,笼罩在6月会议上方的一些忧虑已经消退,经济前景的短期风险已经大幅减小,这表明美联储似乎“正试图让市场做好准备,迎接比市场近来预期早得多的加息”。
至少加一次
“9月加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虽然目前美国经济增长依然惨淡,但从耶伦的讲话来看,失业率和通胀率可能将逐渐成为美联储决定加息与否的最主要因素。
目前,美联储可以参考的数据还算乐观。根据美国劳工部上周公布的数据,美国已连续77周将初请失业金人数维持在30万关口下方。而美国商务部的数据则显示,7月份耐用品订单较前月增长4.4%,好于市场预期,制造业前景有所改善。
高盛经济学家认为,将于本周发布的8月非农报告将异常重要,“如果就业报告继续表明劳动力市场在改善,那么美联储很可能在9月会议上加息”。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虽然9月加息可能性提高,但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目前来看,美国每月新增加的非农就业人数相比去年、前年还是较少,这说明就业形势不是绝对理想。此外,第一、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也远低于预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甄炳禧向记者指出,除了美国自身存在的问题之外,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尤其是日本、欧洲多国始终低迷的经济增长率,也是其不得不纳入考虑范畴的。
释放积极信号,却始终未就确切加息时机做出明确表态,耶伦的这一态度也似乎在告诉外界,对于9月是否加息,她还在犹豫。
不过,分析普遍认为,不管下一次加息是否在9月,美联储在年内至少会有一次加息。花旗银行在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中指出,85%的受访者预计耶伦倾向于今年年内只加息一次,时间点则很有可能落在12月。
“如果一年内没有加息,那么外界不免质疑美联储的加息周期或是货币政策发生变化,或者就是美国经济出现了问题,这对市场将造成较大的冲击。”陈凤英也支持美联储年内会有一次加息的观点,而幅度可能是25个基点的微调。
经济不给力
在去年年底开启首次加息时,美联储曾预期可能在2016年加息4次。而如今,2016年已过大半,猜测纷纷扬扬,美联储却迟迟没有迈开加息第二步。原因何在?
“美国经济并不健康,之前美联储加息,只是在零利率不可再持续的情况下,向正常利率的回归。但是美国经济依然是一个‘病体经济’,存在不确定、不稳定的问题,今年第一、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数据相比预期做出的下调,就是一个明显的表现。”陈凤英指出,国内经济不给力,是美联储难以启动第二次加息的关键原因。
《金融时报》也认为,虽然一些美联储官员对美国后危机时期的复苏表示乐观,认为劳动力市场在继续好转,但美国必须直面近年来一个令人不安的动态,那就是生产率增速大幅放缓。该报指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出现了连续第三个季度下滑,“这是自1979年以来首次出现这样的一连串下滑”。
更为严峻的是始终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日益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两极分化会进一步影响美国国内的消费,穷人越穷,或是中产阶级平民化,对美国经济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而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美国经济政策的失败。”陈凤英说。
还有一些分析认为,虽然美联储理事是独立的,但美联储主席由总统任命,不排除今年的大选因素成为美联储做出一再推迟加息选择的一个理由。一项统计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联储在总统大选之前的两个月都没有上调目标利率,它似乎更倾向于以此帮助白宫现任政府。
另一种说法是,美联储意识到,单独的货币政策无法负担整个国家的经济管理,未来货币政策的变化应该是中期政策组合的一部分,来稳定急剧放缓的美国经济。因此,在11月总统大选尘埃落定之前,美联储更有可能的表现是静观其变。
当然,今年以来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也让美联储颇为被动。日本央行、欧洲央行在量宽的反向道路上越走越远。如美联储理事杰罗姆·鲍威尔所说,在一个“其他国家都在降息而需求疲弱的世界里”,加息很难。
而上半年国际市场的动荡,英国“脱欧”这一黑天鹅事件的发生,都让美联储更加偏向谨慎行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联储在决定是否加息时,也开始考虑全球经济状况,这个变化一直延续到现在。”甄炳禧说。
如此看来,美联储即使年内迈出加息第二步,步子应该也不会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