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四川东部的一首山歌。明清以来,人们曾依照民歌传唱的环境或歌者的身份将其分为渔歌、樵歌、船歌、码头调等,就此而论,这首《太阳出来喜洋洋》也是一首典型的“樵歌”。
歌词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打柴生活即打柴人的精神和情趣,以“太阳出来”起兴,用“上山岗”点题,其中“啷啷扯,匡扯”,是全首歌词的最精彩之笔。因“扯”在四川方言中读作“cai”,所以实际上是一句仿念锣鼓敲打的象声词,它夹在下句的中间,一是歌者借此给自己的歌声作“伴奏”,二是表现了他此时此刻昂扬兴奋之情。衬词对于丰富民歌的表现力及其风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像这首“樵歌”使用这么特殊的衬词(实质上它是一句“锣鼓经”),并发挥了这么特殊的艺术表现力,实在是罕见的。
这首歌的曲体为上、下句结构。上句4小节,处于音区的高位置上,下句6小节,先抑后扬,与上句相呼应。仔细分析,下句前3小节实际上是上句前3小节的下五度变化移位。全曲音域仅五度,篇幅虽然短小,却有层次感,讲究逻辑,富有对比,因此也成为一首在专业舞台上常唱不衰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