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打样,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福建省柘荣县的剪纸艺人手中,只是一眨眼的工夫,一幅惟妙惟肖的剪纸作品便跃然纸上。作为“世界非遗”名录入选项目, 柘荣剪纸久负盛名,一直以来都是当地人家逢年过节剪来祈福、增喜的物品。近日笔者走访发现,这门“上溯唐代盛于清”的传统工艺,正悄然酝酿着一个新的产业。
平台创新,让技艺开枝散叶
在位于柘荣县文化馆二楼的剪纸传习所,柘荣县剪纸协会会长游晓卿指着一幅幅剪纸作品说,这些作品除了少数几幅是老一辈大师的作品外,大部分都是传习所学员剪的。
剪纸传习所成立于2012年,以培养剪纸人才为目标,每年举办4至6期剪纸艺术培训班。既有面向广大剪纸爱好者的普及班,也有针对剪纸作品交流、创意开设的提高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华巧女”袁秀莹和郑平芳、孔春霞、吴秋凤等剪纸大师经常前来开班授课。
“剪纸技艺的传承主要通过师徒传帮带方式,口口相传至今。” 游晓卿说,近年来,柘荣县委县政府将剪纸作为文化产业大力支持,搭建了不少新平台,让民间艺人走出来,让传统工艺传出去。除举办或参加各类交流活动外,还先后成立了剪纸传习所、剪纸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传承和传播柘荣剪纸。如今,剪纸技艺在柘荣正广泛被接受,而柘荣剪纸也逐渐为外界所熟知。
产品创新,让它们自己说话
“传统剪纸产品走向市场,只有创新,让产品自己说话,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在孔春霞创办的柘荣金柳剪纸工艺有限公司,谈及柘荣剪纸的现状,孔春霞深有感触。
孔春霞说,“新”首先体现在手法上,由过去一把剪刀、一张红纸的单一表现手法向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并用提升,尤其注重与油画、版画、刻画、陶艺及国画、书法等艺术门类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剪纸的艺术性。
在材料方面也讲究“新”,在延用传统红纸作原材料同时,采用各种色彩的纸品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剪出的作品不变色、能保持更久。
用途领域也求“新”,以往主要用于民俗活动、传统节假日布置、婚嫁添喜等用途,如今可拓展为居家装饰、办公会议室布置、旅游景点纪念品等生活、工作多领域。
产品开发更求“新”,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层次化与多样性、实用性,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要“跳”出纸面,让剪纸与陶瓷、服饰、灯具、茶具等多类型产品巧妙融合。
营销模式还得求新,目前,金柳剪纸公司正“牵手”北京大学、雷士照明、新能源汽车、广生堂、过江龙等高校和企业,为其设计剪纸文化产品。据介绍,这一新的营销模式已占到该企业产品份额的一半。
观念创新,做强文化产业
柘荣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柘荣剪纸这一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为当地造就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民间剪纸艺人队伍。目前,全县已拥有“中华巧女”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及省市级非遗传承人65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两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3人、民间剪纸艺人逾千人。其中,较为活跃的民间剪纸艺人有300多名。
如何让剪纸这一传统技艺变成真金白银?如何对柘荣剪纸传承保护并使其迈上文化产业之路?
“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和保护”。柘荣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郑峰认为,柘荣剪纸文化产业必须突破瓶颈,遵循剪纸艺术发展的规律并适应现代社会的创新需要,注重剪纸作品的艺术品格和收藏价值,在创新与传承相互交融中开拓出一条发展之路。必须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网络与客户在线互动平台,畅通网络销路,让剪纸产业搭上互联网翅膀。
目前,该县已编辑出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柘荣剪纸艺术精品集》等系列丛书,有600多幅剪纸作品参加国际国内展览并获奖;有300多幅(次)剪纸精品赴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展出;大量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以及海外博物馆等收藏……
(据新华网福州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