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7月底,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作家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最新修订版,新增7万余字,分上下卷。王树增表示,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加投入阅读,从而增进对长征的理解,他前前后后花了1年多时间“打补丁”,为 《长征》修订版添加了大量对战役人物的细节补充,增加了8幅珍贵的长征作战地图以及相关注释和参考书目。
长征对人类文明产生重要影响
王树增说到写《长征》的缘起:16年前的一个夏夜,妻子王瑛突然问我:“为什么长征能够影响人类的文明进程?”她随即把她刚读完的《人类1000年》放到我的书桌上。我翻看了这本书中对长征的评述,那是一种中国人从未有过的认知。这个夜晚就是我写作《长征》的开始。我试图将中国工农红军所创造的历史,从对人类文明产生重要影响的角度,还原给今天的中国读者,也还原给我自己。
王树增用了6年时间写作《长征》,该书出版至今已有10年,共销售50多万册,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
《长征》出版后,有些读者拿着《长征》去了书中写到的长征经过的地方,王树增自己又去了这些地方,他体会到,所有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红军官兵,心里无不向往着没有苦难的生活,这种向往令他们不畏艰险、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尽管他们倒下的时候,每个人都年轻得令我们心疼不已。
王树增说,回首长征,我们始知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什么是不屈的意志,什么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英雄主义。中华民族的历史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艰辛,经历了太多的失望和希望,这些无疑是一个伟大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这些精神使我们这个民族最具生存韧力和生命活力。珍惜我们的民族这些宝贵的精神资源,在民族的往事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必须。
各个民族都崇敬战争英雄
王树增曾称自己的写作为“笨拙的写作”,下的是苦功夫。他说,历史本身的原貌谁也搞不清楚,都是文字记录下来的。因此在了解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要尽可能收集关于这个历史事件的各个层面、各个立场的记述,这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人云亦云的写作不用这样劳神,一本关于长征题材的书不用写6年,6个月就行。“但我不愿意这样做,这样没意思。认识历史,必须是从自己心里梳理出来的历史,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从作品里看到一点新的对历史评判的角度。”
写作中除了查证大量的史料,也不乏实地走访。但是,他了解的不是对于当年某场战争的回忆,而是细节。他相信对方沧桑的脸上写满历史,远比那些冰冷的数字更能带给他生动鲜活的想象和体悟。
和其他战争题材的作品不同,王树增的写作,尤其注重人文情怀。
无论是在《朝鲜战争》《长征》还是《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抗日战争》,王树增在探询历史真相、把握历史发展大趋势的同时,也在思考更深一层的问题。他所看重的,不是介绍历史知识或揭秘什么历史真相,而是去发掘在极端的战争条件下所形成的信仰与精神力量,以及这种精神力量对于当代人的意义。“我觉得好的非虚构文学作品有助于读者认知本民族的文化、经历和民族心理等等。从这个意义来讲,我愿意努力写下去。”
无论去哪个国家,王树增都会参观当地战争纪念馆。他发现,各个民族无一例外地崇敬战争英雄,他们崇敬的不是具体的人,而是民族的心灵。读《长征》的年轻人,王树增觉得他们除少数人喜欢军史外,大多是在读心灵史。如果认真读完《长征》,我们可能获得精神滋养,什么时候都挺直脊梁,永不言败。现在年轻人思想开放,可以质疑战争的合理性,也有权利质疑战略战术思想上的合理性,唯一不能质疑的是前辈的流血牺牲,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
修订版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长征
在谈到修订版时,王树增表示,长期以来,人们所了解的长征是不够全面的,一般的历史读物所描述的也仅是战场上的一角。但长征的精神内涵远不止此。他说,长征跨越了中国十几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在总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周旋,遭遇的战斗超400场,平均3天就发生一次激烈大战。
《长征》的修订,有标点符号的增删,有单个词语的斟酌,有句子段落的调整,还加入了从史料中查来的细节。比如,书中讲到第六军团击溃黔军的阻击一路进入贵州后,军团长萧克惊喜地发现,红军得到了一张1平方米大的地图。在此之前,这位年轻的红军指挥员作战时 所依靠的地图是从中学课本上撕下来的,那上面只有简单城镇地名和山河的大致走向。王树增写到这里,在修订版里新添了一段话,补充说明我方没有拿到地图前的窘迫:“以致部队每到一处必须要找向导。贵州东北部山高谷深,道路狭窄,河流纵横,向导往往对五里以外的事情就不知道了。”愈发凸显了红军此前作战环境的恶劣与艰辛。
除了对事件的细致描述,《长征》修订版中还增添了人物塑造方面的素材。为了此次修订版,王树增与编辑团队特地新增了8幅长征期间作战地图,包括《一渡赤水河要图》《 二渡赤水河要图》《三渡赤水河要图》《四渡赤水河、南渡乌江要图》《进军云南、巧渡金沙江要图》《强渡嘉陵江经过要图》《包座战斗经过要图》《山城堡战役经过要图》等。王树增说,此前就有读者写信或发邮件告诉出版社,希望能在书里插入地图,为这段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补充一些生动的可视化注脚。他专门查阅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等有关的系列战史,从中摘选了8幅长征作战地图,蜿蜒曲折的路线图、多种颜色的标注,让战争中可歌可泣的片段尤为立体生动,也让读者在图文对照中厘清线索。
(刊头制作:潘旭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