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8月11日 星期四

香港迈入“大科创时代”

本报记者 汪灵犀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8月11日   第 03 版)

  图为入驻前海梦工厂的香港创业团队
  (资料图片)

  一年前,马云赴香港为青年演讲,火爆的场面至今仍为一些到场学生津津乐道。“演讲开始前,中环交通一度爆堵。活动不得不推迟20分钟,原本可容纳6000人的会展中心3楼挤进了超过7000名听众,大家交流得很尽兴。”彼时,正是香港年轻人热情高涨、睁大眼睛打量创新科技和创业的时候。如今,随着各方的努力推动,香港中小创新企业越来越多,不断萌芽、成长。年轻人纷纷拥抱科创产业,香港迈入“大科创时代”。

  科创发展迎最好时刻

  “现在是香港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好时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陈繁昌十分看好科创产业的发展。香港不但拥有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的支持,还拥有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跨国机构的青睐以及背靠内地的科研后盾。

  发展创新科技是世界大趋势。港府极力想抓住机遇,对科创发展给予空前重视。去年香港成立创新及科技局;今年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施政报告中宣布,专门成立两笔分别为20亿港元的基金,用以资助香港高校的科研以及香港科创企业。目前这些新措施已全部获得立法会通过。更早之前,2014年,港府设立了“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至今已资助121家初创企业,涉及金额超过6500万港元;2013年,推出“创新及科技基金”……再加上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香港又有“一国两制”独特优势,可谓给科创发展添足了燃料。

  中联办主任张晓明也在许多场合表示,香港科创发展大有潜力。他说,香港同时拥有自由贸易、科研力量、流动资本和国家支持,并享有区位优势,毗邻的深圳现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把香港的创新力量和深圳的产业链结合在一起,就能产生许多香港制造甚至是香港创造的产品。

  此外,许多大型科技企业尤其是内地企业,纷纷在香港设立研发中心,如联想集团、大疆科技、TCL等。深圳的前海梦工厂也吸引大批新生代港青逐梦科创产业,为香港积累了创意人才,培育出一些种子团队和“希望之星”。

  创新氛围有很大改善

  香港传统强项是金融、法律等行业,科技以往着力不够。不过,近来有不少港人对记者感慨,这两年香港社会科技创新氛围有了很大改善。陈繁昌说,几年前,在香港几乎看不到民间私营科技创新企业或工作室。而现在,就在香港科技大学校园里,有很多世界各地学生成立的科创工作坊,他所知的就已逾40家。

  梁振英也认为,港府推动科创产业已初见成效。他说,香港目前拥有超过1600家初创企业,超过40多个孵化器和共用工作空间,初创企业生态环境的增长排在全球前5位,许多私营机构和投资平台也大力支持配合科技创新。

  就在上月,风险投资公司红杉资本连同高校教授发起“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暨青年创业服务系统”,计划在未来4年以资助形式支持120个早期项目及40多个天使项目。其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称,香港在依赖高端科学研发的产业方面有独特优势,如进一步借鉴美国硅谷和内地成功的创业理念,实现科研成果产业转化,青年人自主创业可能成为助推香港经济增长新引擎。

  数据显示,2015年,香港创新创业公司的数量达到1588家,同比增加46%。这些初创企业在职员工数量增长56%,创造工作岗位增加60%。两大港府创科企业孵化器之一的香港科技园,现有逾580间科技公司入驻,雇佣员工超过1万名。其中,370间已毕业,约75%的已毕业公司目前仍在营运。这些科技公司累计取得850个知识产权专利,共筹集超过12亿港元风险投资,港人正在科创产业大展拳脚。

  成果转化是关键课题

  不过,面对内地,尤其是一河之隔的深圳,香港在科创方面的发展还显落后一些。外界普遍认为,其中主因是香港科研基础强,但商业转化弱。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直言不讳地提出,以科技带动经济,关键是在“应用”上,即如何将高校研究成果商业化。

  陈繁昌介绍了一些他们的尝试。他说,香港科技大学正在进行一项产学研合作的创新,计划兴建一座科技创新大楼以“筑巢引凤”。这不是简单地盖一座大楼,而是依托学校科研力量吸引科创企业参与并将产业化转移,用时髦的话说叫孵化器。他认为,高校在科研成果的市场化过程中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然而,要实现香港科创发展产学研三者良性循环,整个社会科创文化氛围也需要不断改善。香港科技园总裁马锦星这几年花了很多工夫在培育创新上。他说:“香港经济基础好,人们选择太多,所以就忽略了创新科技带给我们的机会。”但经过政府的助推和成功创业人士的带动,香港社会对科创慢慢有了共鸣。连李嘉诚都在积极投资科创项目,行业遍及医疗、教育、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香港过去一直在不断转型,从制造业到外贸,再到金融,未来科技产业或许是香港转型的必经之路。当今时代,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融入一个时代。香港也一样。香港发展创新科技不是要取代金融、地产等支柱产业,而是要让香港经济发展多元化。香港社会应更注重科研和创新的人才发展,尽快释放“大科创时代”的红利。

港去年中秋食剩百万月饼
香港迈入“大科创时代”
台湾公布去年10大死亡原因
法蓝瓷在台发布公益杯盘组
澳门业界反思“旅游承载力”
港台曲艺小演员相聚榕城
台南地震灾民苦等归家日
责编:王 平 张 盼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