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8月10日 星期三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出炉

这些科技项目最亮眼

本报记者 彭训文 卢泽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8月10日   第 01 版)

  “嫦娥”飞天、火星探测、“蛟龙”深潜、打造空天一体信息网、研制量子计算机……这些都是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简称《规划》)提出的目标。这是一份中国面向未来5年乃至15年的规划,这些亮眼的科技项目,将助推中国向世界科技强国坚实迈进,同时将深深影响公众生活。

  上天入地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先人关于日月星辰的追问,《规划》做了如下回答。

  “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实施两个“三步走”目标的第三步,分别是载人航天工程建成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和探月工程实现“回”的目标。为了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中国今年9月中旬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10月中旬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明年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2018年前后,发射“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随后再发射两个实验舱。

  月球探测方面,中国将力争到达月球全部区域,并在月球开发资源。为此,“嫦娥四号”将在2018年发射,实施世界首次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探测,同时突破地外天体自动返回、月球采样返回器在特定区域软着陆并采样返回、高数据率通信、高精度导航定位等技术。

  月球以外的深空探测,中国将首次探测火星。2020年,首颗火星探测器将发射。未来,不仅要围着火星转,还要实现着陆巡视探测。再往外,同年,中国将完成小行星、木星系等深空探测工程方案深化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

  地球深部极地的奥秘也将揭开。8000—1万米的油气资源、1000—3000米的矿产资源,中国不仅将拓展相关技术,还要开发关键勘探装备。南极深冰芯探测、极区自动观测网建设等也将进入新阶段。

  超乎想象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十三五”期间,中国人将真正实现全海深探测。

  海洋探测的最大亮点是建立深海空间站,未来将突破通用与专用型、移动与固定式等多型号。目前正在南太平洋执行科考任务的万米级载人深潜器科考母船“张謇”号,其携带的深潜器“彩虹鱼”号,将在2019年前后载人探测全球最深海沟——深达1.1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目前,“蛟龙”潜水器潜水深度已达到7000米,未来5年内,将力争实现1000—7000米级潜水器的作业应用能力。

  突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它们启动的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将大力提升中国在前沿科技上的引领能力。例如,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代表着未来保密通信和运算速度的无限可能。中国将研发城域、城际、自由空间量子通信技术,研制通用量子计算原型机和实用化量子模拟机。再如,信息技术时代后,世界将进入数据技术时代,中国将建成全国范围内的大数据开放共享的标准体系和交换平台,用产业集群优势面对全球竞争。

  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探索智能制造是关键。“十三五”期间,中国将研制新一代“机器+人工智能”机器人,它们会思考、有意识。让机器人学会学习、学会认知,通过人工智能,人和机器实现交流,这些以往在科幻片里才能出现的超乎想象的场景,未来会在工厂里、生活中成为现实。

  便利生活

  10秒钟下载一部电影,汽车实现无人驾驶汽车……2020年前后,这些很可能成为现实。《规划》提出,将重点推进5G(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标准和商用应用。这意味着,普通手机用户也将用上5G网络。

  网速快了,信息传输将更快捷。“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现代交通”……《规划》里的这些关键词都将有可能出现在人们未来的生活中。

  《规划》提出,将研发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一体化运营平台,开展新型智慧城市群的集中应用创新示范。“智慧城市”概念几年前就已提出,此次《规划》标志着它迈向实践。在公共服务运营平台上,普通居民可以通过智能系统预约医疗、办理税务、缴纳电费……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民众少跑腿。

  充电技术被认为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规划》提出,将突破电池与电池管理等技术,形成完善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体系和产业链。这为各类电动汽车发展铺平道路。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城市里,路边上的充电桩与蓝天白云将会相映成趣。

这些科技项目最亮眼
2016 中国军团再添两金
“燕京八绝”亮相首博
不妨听听反“萨德”的声音(望海楼)
新疆步入“光网时代”
抢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