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看天气。眼下这个季节,如果没有台风,风浪不大,最适合出海。
44岁的屏东渔民王丁财,嚼着槟榔,在东港盐埔渔港忙活着。每次出海,他会带上几百箱近海捕捞来的鲱鱼当鱼饵,带上够吃20天的肉和菜,扛上几箱啤酒,还有一些租来的录影带。
补给完,就出港。一船六七个人,三四天可抵达太平岛附近经济海域,捕鱼作业10天左右,往返一趟经常超过半个月。
王丁财所在的屏东县位于台湾最南端。他出生长大的东港镇附近海域盛产鲔鱼、旗鱼等,渔业历史悠久。鲔鱼即大陆所说的金枪鱼,其珍品“黑鲔鱼”被誉为“东港三宝”之一。每年5到7月黑鲔鱼产卵上浮时是捕捞它们的最佳时段。
王丁财16岁就成为“捕鱼郎”,经常到太平岛附近海域捕鱼,虽然不见得每次都能看到太平岛,但对这一带非常熟悉。最忙时,他一天在这片海域捕钓10个小时。有时渔捞机械布置妥当,一下子能打上100多尾鱼,平均每尾鱼40多公斤。运气好时,三四天船舱就满了。不过,有时则需要十来天。
船只航行在南海区域,没有电视,没有信号,只有一台接收气象信息的通讯设备。不捕鱼时,王丁财就和工友们喝点酒,或者看看录影带。
每次满载着一船鱼获往家的方向走时,王丁财总是非常高兴。与台湾上班族平均每月3万元(新台币,下同)的薪资相比,他觉得每月有四五万元收入还不错。自己天生适合当船员,周围亲戚朋友也几乎都是如此。
1959年出生的郑春忠也从小就和海洋结缘,七八岁时就开始学习捕鱼。尽管那时几乎每周母亲都会因为学习的事揍他一顿,希望“棍棒底下出学子”,可他一念书就犯困,捕鱼期间却可以两天两夜不睡觉。
“屏东人都是这个个性啦!”郑春忠说。
郑春忠喜欢海上生活,也痴迷于南海一带的蔚蓝景致。十多岁时,他第一次和父亲登上太平岛。那时渔船马力小,到达太平岛要六七天。船上缺乏补给,他们就到太平岛上汲取淡水。20多岁时,他二度登岛,那次是为了躲避台风。
“碰到台风天,我们习惯到太平岛上去。台风过后鱼比较多,我们再到附近海域捕捞,收获更大。”郑春忠说。
太平岛附近海域,每年有台湾渔船200多艘进行作业,其中约150艘来自屏东。这个渔场对台湾渔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得益于此,加上致富有方,郑春忠如今已是当地有名的“老板”。他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印着“泓海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头衔,背面备注着:经营活鱼运搬船,龙胆、青斑、午鱼、鲈鳗。
屏东人陈富盛捕鱼40多年,当船长30多年,他也对太平岛附近海域的丰富渔业馈赠心怀感激。他说:“我爸爸跟着爷爷跑船,我跟着爸爸跑船,大家世世代代都在太平岛区域捕鱼作业。”
丰富的渔业资源令人欣喜,但近年来一些国家的骚扰却令陈富盛烦恼不堪。“有的台湾船只被扣留,我作业的浮标、绳子也被他们抢走过。”这样的经历,坚定了陈富盛护卫南海渔权的决心。
14岁时,陈富盛跑船经过太平岛,就认定那是个岛。他听说有渔友受伤后到岛上接受医生治疗,一直想登岛看看。7月20日,5艘台湾渔船从东港盐埔渔港出发,前往太平岛,陈富盛是船长之一。
“那个岛屿是我们的,我就想到岛上取一些淡水。”陈富盛说,“未来我们的子子孙孙还要在这片海域继续捕捞下去。”
26日,陈富盛和9名船员完成了“登岛”心愿,返航的船上满载着太平岛上的淡水。
(据新华社台北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