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28日 星期四

睿智率真的魅力

艾兴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28日   第 07 版)

  阿城是位富于创新精神的作家,其代表作《棋王》《树王》《孩子王》曾震惊文坛,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经典意义。他还是一位博学多识的跨界奇才,在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等领域都做出了让专业人士羡慕的成绩。而新作《文化不是味精》(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则展示了阿城睿智率真的魅力。

  这本随笔集收录的是阿城的全新作品,分为文化、电影、绘画与摄影、音乐、人物等部分,涉及的话题十分广泛,虽体例略散,但笔触老辣、犀利、幽默,反思意味强烈,不乏一针见血之处。书中阿城的状态是一种自在,博学,但没有精英阶层的傲慢。他有句话说得很真诚:“人生在有生之年,不妨多东张西望,拼命干,其实浪费生命。商业竞争常常是盲目的,我们不妨有胆量闲一闲。”贾平凹评价说:“阿城是卓越的,他的才华学养智慧是那样杰出,一直让我敬佩。在这个年代,难得有他这样的人,难得有他这样的书。”

  阿城开篇入题:文化不是味精,不管炒个什么菜都要加点味精,令文化这个词在社会上泛滥成灾。那文化究竟是什么?阿城说,文是一种关系,化就是将这种关系深入下去。他通过辨析文化和武化、文化和文明两组概念,最后说明文化是“老祖宗”,即周朝就已经施行的,后于武化的一种制度,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定。文化的实质是一种对资源的分配方式,以一定级别来分配资源,而不是看谁生理上力气大、打斗等动物力量强。文化通过教化使人学会压制动物本能性,不取武力,而是用讲理来处理人与人,人与集团、社会的关系。读来让人豁然开朗。

  阿城有着中国文人少有的自谑的雅量,而且“谑”得非常到家。他说自己小时家穷,买不起书,总是到书店站着看,所以“养成个驼背水蛇腰,是个腐朽文人的样子”。在《父亲》中,他写到那年父亲平反消息传来,他对父亲说:“我很感激你在政治上的变故,它使我依靠自己得到了许多对人生的定力。虽然这二十多年对你来说是很残酷的。”阿城还有着不可仿效的叙述风度。比如《且说侯孝贤》中,他写“孝贤很温和,但我晓得民间镇得住场面的常常是小个子,好像四川的出了人命,魁伟且相貌堂堂者分开众人,出来的袍哥却个子小,三言两语就把事情摆平了。”读之,让人忍俊不禁。

  阿城笔下的文字独具风格,耐看,洗练,有古意,自成高格。他钟爱的白描笔法,生动至极,浑然天成,看起来糙,实则精致已极。如他写:“鹰在天上移来移去”“只见三四个女的,穿着蓝线衣裤,胸撅得不能再高,一扭一扭走过来”“这时已近傍晚,太阳垂在两山之间,江面上便金子一般滚动,岸边石头也如热铁般红起来”,准确、劲健、有诗意,它们源于对生活的细密观察,更源于对生活和他人的真切感情,一个个字词就像一个个精灵,在合适的位置,召唤出真诚的魔力,释放出语言的快乐。

  阿城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妙语连珠,比喻逗人,偶尔加点无伤大雅的粗口,既流露了真性情,又调节了气氛。作家王安忆曾说:“阿城是一个有清谈风格的人。他觉得人生最大的享受就是在一起吃吃东西,海阔天空地聊天。”其实,好的思想多从闲聊中而来。 阿城好友、台湾小说家朱天文说起他,“等到他到台湾,一坐下来,抽个烟斗,他也要看人,不是都讲的,要人对的时候,他讲话真的是宝藏啊。所以我们常骗他,希望掏出他的活宝来。”

  阿城的文字为什么会吸引人?有人说阿城是“动词用得最好的当代作家”,确实。他的文字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的余韵,从容不迫,真正的大方。在我看来,阿城的作品,智慧中不仅有狡猾,还有摄人心魄的真知灼见。读阿城,味道长。

回味《今古奇观》(品味古籍)
喧嚣世界的心灵需要(不同时代 不同阅读风尚(四))
睿智率真的魅力
言几又北京又开新店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