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28日 星期四

“80后”:

喧嚣世界的心灵需要(不同时代 不同阅读风尚(四))

本报记者 邹雅婷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28日   第 07 版)

  “80后”读书人荃玖

  “五道口书院”正在讨论的年轻人

  “五道口书院”年轻人充满朝气的面孔

  “当白昼的纷扰让位于夜的宁静时,床边一盏浅紫色的台灯‘啪’的一声,打开了通往古今的门,跨进那扇门,便可与智者先贤促膝谈心。”在张玮(化名)的微信朋友圈中,最近分享了一篇《枕边有书,梦才踏实》的文章,其中描绘的夜读场景,令人心驰神往。作为一名“80后”国家机关公务员,读书是张玮的一大爱好,是“喧嚣世界的心灵需要”。

  成长于改革开放大潮中的“80后”一代,年龄跨度从27岁到36岁,大部分接受过高等教育,并已踏上了工作岗位,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读书,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一代人有哪些阅读习惯和特点?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80后”。

  读书是必不可少的

  “读书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生命不息,阅读不止,思考不止。”生于1989年的刘美,在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就职,谈及为什么要读书,他这样回答。

  在刘美看来,读书的意义有三重:一是扩展见识,二是完善“三观”,三是建立自己的思维逻辑。通过读书,努力让自己成为独立、理性、有远见的人。

  而对于同样喜爱阅读的“80后”女孩荃玖(化名)来说,读书不外乎是增长知识和消遣。“我看书速度比较快,一年能读五六十本。”荃玖对记者说。

  上下班公交或地铁上、出差旅途中、晚上或周末——工作繁忙的“80后”们,主要利用这些时间进行阅读。在刘美的感觉中,同龄人普遍工作压力大,容易浮躁,相比坐下来好好读一本书,更习惯于用碎片时间看新闻、八卦和网络文章。“但是阅读太碎片化,不成系统,收获就有限。”刘美说,“因此,我会要求自己每天保证一定的读书时间。工作日尽量保持1小时以上,周末保持3小时以上。”

  虽然网络和电子书让阅读更加便捷、多元化,但有不少“80后”依然喜爱读传统纸质书的感觉。在购书方面,大部分“80后”更青睐网购。“一年会去几次实体书店,每次去了也都会买,但感觉现在好的书店没那么多,专程去书店比较麻烦,所以更多的是依靠网购。”荃玖说。刘美则直言:“喜欢去实体书店翻看书籍,但不太愿意直接买。在电商渠道买书更便宜些。”

  阅读面宽但要求较高

  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是很多“80后”的共识。在香港从事金融工作的荃玖,最近读了多本经济、金融方面的书。在河北某贫困村挂职村官的张玮,则特意阅读了有关扶贫的书籍。

  除了与工作相关的书,“80后”的阅读面大多比较广泛。历史、文学、艺术类书籍较受欢迎,而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专业性较强的书也会引起“80后”读者的兴趣。

  “我喜欢的书很多,比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张玮告诉记者。而荃玖今年已经读完的书中,既有《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少有人看见的美》,又有挪威学者预测未来的著作《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阅读的前提当然得是好书。”荃玖说,“豆瓣读书”是她主要的参考依据,她一般会选择评分8分以上的书籍,“此外,书评也是一个参照,还有朋友推荐。”

  刘美选择阅读书目十分审慎。“平时会留意媒体或社交圈里的推荐,把有意向的书记下;然后参照豆瓣评分以及书评文章,了解大致内容,判断是否值得读;再经过筛选排序,依次购买阅读。”

  “我对于畅销书比较警惕。”刘美认为,太畅销的书,为了适应大众口味,难免在某些方面做出牺牲——或是追逐一时热点,有哗众取宠之嫌;或是为了文字的通俗易懂,而牺牲了内容的雅致性。“我还是愿意读些能经受住时间检验的书,所以新书在我的书单里占比很小。”刘美对记者说。

  思考和交流很重要

  “读书,需要思考,需要交流碰撞。”张玮说。为了促进交流和思考,张玮与朋友成立了一个读书会组织“五道口书院”。

  2014年4月的一个周末,“五道口书院”在北京五道口一家咖啡馆举行第一期读书沙龙,分享英国学者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6位嘉宾分享读书心得,80多位书友分组交流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活动场面十分热烈。”据张玮介绍,“五道口书院”后来成立了金融、戏剧、美食等分社,并在天津、山西、广东等地举办了线下活动。2015年10月,“五道口书院”还与其他几十家民间读书会一同发起了第二届读书会发展论坛,旨在构建多元开放、底蕴深厚、生机勃勃的阅读新生态。

  荃玖近期参与了微信公号“拾书小记”发起的“半月读”活动。“第一期到第四期我都有参加,并担任了三次队长。”荃玖说。该活动按照阅读主题将参与者分为若干队,每位队员须在微信群里“打卡”汇报阅读进度,并在阅读结束后提交一篇读后感,通过规则约束和小组交流,督促大家按时完成读书计划并展开思考。

  “群里每个人都有较多的阅读积淀,所以在谈到某个点的时候,我们分别能就过去读的书目交流衍生出来的想法。”荃玖说,“队友们对‘半月读’活动感触很深,希望有缘继续分享读书的历程。”

  荃玖告诉记者,自己看完书一般会写下感想或书评,部分发表在微信公号上。今年4月,著名作家陈忠实去世,荃玖应“拾书小记”之约,很快写了一篇《白鹿原》书评。“这是一部延续了几十年、穿越了三个时代、四代人以及两大家族之间的宏大叙事,更是来自这片黄土高坡上最原始的人性曙光和生命张力。”荃玖的评论,得到了许多读者的点赞。

  “未来希望通过读书会的活动,带动更多的人在工作之余养成读书的习惯。”张玮说,“在广度之外,还应注意读书的深度。读书与思考结合,进一步提升交流的质量,真正做到思想碰撞。”

回味《今古奇观》(品味古籍)
喧嚣世界的心灵需要(不同时代 不同阅读风尚(四))
睿智率真的魅力
言几又北京又开新店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