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28日 星期四

前往欧美专场招聘 设海外引才工作站

青岛:面向全球 聚才有道

赵 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28日   第 02 版)

  第15届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国际人才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现场。
  (资料图片)

  青岛优越的环境吸引外籍人才前来创业。图为美国人马修·布鲁诺在青岛创办的数据公司。
  张进刚 庞 辉摄(人民图片)

  青岛引进的一个博士团队正在进行实验。
  (资料图片)

  目前,如何引才、用才、留才成为摆在国内众多城市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近年来,青岛通过拓宽引才渠道、实施专项计划、加快政策创新等方式,全方位地构筑起人才发展的优势。

  截至目前,青岛已连续5年入选 “魅力中国—外籍人士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成为中国引智10强城市;在2016年首次发布的“中外城市人才吸引力三十强国际榜单”名列第19名,与北京、上海一起位居中国大陆城市前3名。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表示,青岛将继续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求才若渴的心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各方英才,用事业留人,用机制留人,用感情留人,用环境留人,创造更好的宜居宜业环境,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希望。

  

  引才: 

  真金白银揽才聚才

  2009年,海归博士庄德津带着“改变全球LED产业链条”的梦想来到青岛。“作为青岛市引进的第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我当年就拿到了政府给的100万元奖励。”庄德津说,公司成立之初1600多万元的投入中,他和几个股东实际投入了800多万元,剩下的全部来自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

  筑暖巢,凤来栖。庄德津只是青岛引进人才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引进人才,青岛密集推出一系列极具含金量的政策措施:

  对外籍人才在青岛市用人单位聘用期内,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等国家级奖项的,青岛市政府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该项激励机制在全国属青岛仅有;对优秀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青创业创新的,青岛给予50—400 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和30—100万元安家补贴,并可给予最高200万元风险投资跟投支持和最高100万元贷款贴息;对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在享受国家、山东省政策扶持基础上,一次性分别给予100万、50万元配套支持;对进入“人才特区”的创业项目,可获得启动资金、风投跟投、贷款贴息、购房补助等各种资助,对评估达到特一类的项目可获得5000万元以上的资助;对硕博研究生,规定“2012年以后毕业并且在青就业落户的研究生,可享受最长不超过36个月的住房补贴。补贴标准为博士研究生600元/月,硕士研究生400元/月”。据悉,青岛政策规定,每引进1人,给予中介机构或个人1—5万元奖励。目前,正在研究将奖励额度提升到最高30万元。

  当然,引才绝非简单的以“财”引“才”,而是需多措并举,形成引才向心力。

  近年来,青岛积极通过举办专场引才活动,加速国内高层次人才向青岛集聚。从2012年以来,青岛市人社局组团分赴北京、西安、哈尔滨等高校集中、人才密集的重点城市,举办专场高层次人才招聘(推介)活动,“十二五”期间累计举办47场。

  吸引海外人才,亦成为青岛近年来推进人才国际化行动重点强化的“新阵地”。从2006年以来,青岛每年都组织4—5个海外招聘团组,赴美国、德国等地开展海外人才招聘专场活动。同时,在美、英、法、德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0家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

  “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国际人才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和“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这两个引才活动则被打造为青岛把人才“请进来”,亲身感受发展环境,实行集中揽才的两大品牌。

  近年来,针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省“泰山学者”、博士、海外高端人才、留学回国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群体,青岛先后谋划建设了青岛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青岛博士创业园、青岛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湛山创客工厂等创业创新园区,分别制定不同的创业创新扶持政策。从创业苗圃、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加速器,到各种类型的创业园区,全过程、全链条帮扶的创业平台体系已在青岛形成。

  用才:

  人才撬动城市转型

  海内外人才不断聚集青岛,必然为这个城市的发展带来重要动力源。

  正如青岛市市长张新起所说,青岛坚持以人才和科技创新为核心,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形成以人才集聚和创新为主要支撑的发展新优势,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确实,众多海内外人才扎根青岛,正深刻影响着青岛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城市转型的重要支点: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尹学军博士,回国创立了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引进德国高端弹簧阻尼隔振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自公司成立以来,业务每年以50%的增速发展,成为行业龙头,实现年销售收入3亿多元。到目前,尹学军团队已申请减振降噪、抗震减灾、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的国内外专利110项,实现了我国中高端振动控制技术及应用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改变。

  吴立新,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放弃美国优越的科研、生活条件归国。彼时恰逢位于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实施“筑峰工程”人才引进计划,良好的事业平台让吴立新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物理海洋研究工作中。此后不久,他发现了20世纪全球大洋副热带西边界流区“热斑”现象,系统阐述了副热带环流在太平洋气候年代际及长期变化中的作用机理,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影响。2013年,吴立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中国海洋界最年轻的院士。

  2009年,青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聘请卡罗尔·万卡为“软控欧洲研发技术中心”总经理。2013年,卡罗尔·万卡被任命为公司副总裁。在此期间,卡罗尔·万卡帮助软控收购了拥有60多年成型鼓研发经验的美国维柯公司,把研发中心建到了海外,将软控发展为中国轮胎装备行业打开北美市场的先导企业。

  青岛智瑞生物有限公司引进俄罗斯籍科学院首席女科学家佳琳娜,带领创客团队研发出环保型生物浸金制剂技术,引领青岛市新环保领域;青岛大学引进的澳大利亚籍专家刘敬权,研发出石墨烯复合材料动力电池新能源项目,促进青岛市新材料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培育和引进相关人才,为青岛发展蓝色经济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调查,在涉海人才领域,青岛占据绝对优势——全国26%的涉海优秀人才在青岛,其中高端人才比例达30%,几乎每个海洋学科领域都有涉及,特别是在海洋自然科学领域优势明显。“通过全国海洋人才资源总体情况分析来看,我们在海洋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高端人才364人,超过排名其后的北、上、广两倍多。”青岛市科技信息所工作人员介绍说,青岛海洋人才综合实力较强,在海洋生物、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农业等领域独占鳌头。根据市蓝办对全市海洋领域人才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青岛市具备初级以上职称的海洋领域人才共7189人。

  留才:

  人才服务与时俱进

  “熟地”是土地开发中的一个概念,是将一块土地的配套设施进行完善,使土地可以直接用于建设。

  “现在,青岛不仅是海内外人才眼里的‘热土’。通过进一步完善环境,青岛已经把引才‘热土’初步变成更加适宜人才创新创业的‘熟地’,使人才能顺利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青岛市人社局局长纪敏形象地比喻道。

  实际上,青岛这块“创业熟地”最让人称道的,在于其针对不同类型人才量身定政策:

  创新实施“博士后培养留青计划”,构建起目前国内资助最完善、惠及面最广的博士后资助政策体系;通过教育集团化发展、“金蓝领”培训、“名师带徒”等系列措施,蓝领工人变身技能达人;推动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使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教师也能享受到“教授”待遇……

  人才资源,只有合理地流动,才能得到有效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此,青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破人才流动中的“玻璃门”。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事业单位特设岗位设置管理办法》突破了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中的岗位“瓶颈”问题,使事业单位在无相应等级岗位或相应等级岗位无空缺情况下,经批准可设置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的非常设岗位;制定《青岛市积分落户办法实施细则》,这一举措使得青岛成为继广州、深圳之后第三个推行积分落户的副省级城市;针对事业单位紧缺高层次人才需求采取多元化招聘方式。

  近年来,青岛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释放人才活力,破解人才“瓶颈”,使人才近者悦、远者来。

  2014年,青岛建成全新的人才服务综合体——青岛人才中心。该中心涵盖了公共服务平台、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电子信息港、国际人才研究院、国际英才俱乐部、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山东)、人才经营服务平台和多功能培训平台等8大功能区,实现了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的并举和提升、“一站式”与“个性化”服务的并举和提升、现场办理与网络云服务的并举和提升。将人才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留学回国人员、外国专家、毕业生等业务统一到一个服务平台,实现了“一站式”服务;

  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则整合了涉及人才服务的30余个部门的职能,通过“专窗接待、专线电话、专人负责、专门走访、专项活动、专题协调”的模式,将涉及高层次人才生活、创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24项服务工作向“专窗”集成,向每位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规范化的服务,开启高层次人才服务新常态。

  大数据时代,青岛的人才服务工作也与时俱进:

  根据大数据背景下人才服务工作的新情况,建设以“e网e库e中心”为基础的“智慧人才”服务信息化体系。其中,“e网服务板块”包括网站、APP和微信平台等。“e库服务板块”以人才库信息系统为基础,建有“人才库”、“人才项目库”和“人才需求库” 三个信息库。“e中心服务板块”则以“人才服务电子信息港”为载体,将线上与线下服务联接起来。

  真心引才,科学用才,诚意留才,未来,青岛这块“引才热土”和“创业熟地”的发展,值得期待。

东亚海洋合作探索蓝色经济
青岛:面向全球 聚才有道
资讯速递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