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28日 星期四

东亚海洋合作探索蓝色经济

杨 瑶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28日   第 02 版)

  7月26日,2016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幕。本届论坛为期3天,由国家海洋局、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承办。

  马来西亚巴生港务局主席丹斯里·江作汉、中国外交学会名誉会长、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农业部原副部长尹成杰,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以及山东省和青岛市的有关领导、东亚地区工商界领袖人物和来自新加坡、越南、柬埔寨、日本、韩国等地的经济、海洋、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等近500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定位“高端”、“开放”、“国际”,聚焦“互联互通”与“共享共赢”,共包含5大板块——东亚工商领袖峰会、东亚港口联盟大会、东亚文化艺术展、东亚商品展和东亚高峰论坛,旨在为东亚地区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搭建对话与合作的交流平台。

  迈向海洋,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在海洋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已经成为东亚合作的重要渠道。

  2015年12月,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暨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以山东省青岛市为核心,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设立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总部,依托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项目筹建东亚海洋合作交流中心,作为平台的永久性会址和标志性建筑。

  国家为什么将探索蓝色经济的重任交给青岛?

  730公里的海岸线,69个海岛,形态各异的35处大的海湾,自然资源丰富,天然深水不冻港,青岛港和正在加快发展建设的董家口港,共同勾勒出青岛这座城市的“海洋轮廓”。

  作为全国著名的海洋科学城,青岛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7个国家级海洋科教机构以及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科考船等一批国字号海洋基础科研平台。这里是“蛟龙号”梦想起航的地方,也承载着国家的蓝色梦想。“科学号”海洋考察船把青岛作为母港,就停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海西湾。当前,青岛涉海专业两院院士19人,占全国的69%,高级海洋专业人才约占全国同类人才的30%,承担了“十五”以来国家“863”、“973”计划中海洋科研项目的55%和91%。

  “当前青岛正在大力实施国际城市战略,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东亚海洋合作平台自落户青岛以来,在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取得了积极进展。本次黄岛论坛的举办,有利于建立新的对话交流和合作机制,促进各国在海洋领域的广泛合作。”青岛市市长张新起表示。

  而作为国家批复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以海洋经济为主题让青岛的西海岸肩负了更大的使命。

  批复提出,要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服务于青岛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发展定位,把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举措,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东盟和中日韩是东亚合作的主渠道这样一个背景下,青岛的作用特别突出。青岛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东盟和中日韩的最重要的节点,所以我们把青岛定位为整个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总部,把黄岛论坛放在青岛。而且青岛在将来连接整个东盟和中日韩这样一个东亚合作的主渠道方面,将会发挥最关键性的重要作用。”龙永图表示。

  两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使命和要求,按照承接新战略、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区、探索新机制的总体思路,立足打造“四区一基地”,即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意在探索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

  丹斯里·江作汉表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的举办,将为各方提供深化交流合作的新契机。今后,巴生港将发挥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与青岛港的合作交流,实现共赢发展。

东亚海洋合作探索蓝色经济
青岛:面向全球 聚才有道
资讯速递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