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12日 星期二

塔加:“布达拉式”的诗意村落(中国最美古村)

达 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12日   第 10 版)

  塔加村“布达拉式”的建筑风格

  他们自称是1000多年前吐蕃军队的后裔。当年,先祖阿米仁青加作为吐蕃大将,绕道今新疆地区,赶着500峰骆驼,浩浩荡荡开到现在的塔加地区驻守。从此,扎根这里生儿育女,繁衍生息。据说,阿米仁青加生有3个儿子,分别是今天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塔加乡塔加、白加拉卡和尕洞的祖先。

  这个美丽传说似乎也印证了史书的记载:“今天生活在化隆境内的藏族,应为古羌人各部与吐蕃人相互融合、相互同化,逐渐成为具有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藏族这一民族共同体的。”

  塔加村是现在为数不多、保存相对完整的传统村落。塔加原为一个自然村,现在划为两个行政村。村庄依山而建,呈梯状递升,民居错落有致,选址讲究,当地人称之为“布达拉式”的建筑风格。

  村庄内有藏传佛教寺院、嘛呢康建筑以及大量民居建筑,巷道众多,多以石板、石子铺就。远观整个村庄呈扇形环山而居,庄廓形状有圆有方,依地势而建,格局紧凑。从底下看层层而上,节节攀升,其型颇为壮观,是典型的藏区山地建筑群。村里有一棵近300年的古树,3条河流,泉眼数十处。

  塔加村保存相对完好的民居有近20座,据说有的已经过了数百年。村民门口的雕刻精细上书“马头兴旺”的拴马桩,似乎可见当年门庭若市的热闹景象。院墙为全石墙,底部约宽1.5米至两米,宽底窄顶,高一般为4米至5米。墙内房屋为二层木楼,呈四合院式,俯瞰像内地天井,上层住人,下层为牲畜圈和杂用房。

  传统房屋窗户较小,这与当地历史上的早期防御功能有关,楼顶为平顶,供瞭望、晾晒东西。如今也有村民对房屋进行了改造,对传统民居窗户狭小、采光性能欠佳的缺陷做了修整,将窗户放大,把“锅台连炕”的位置从房屋最里面移至靠窗位置。这种大胆的改造,不但保持了传统建筑模式,而且很好地解决了房间的采光问题。

  “塔加干木奏”是塔加村人引以为傲的一项石砌技艺,意为不用泥或者沙,直接干砌房屋外墙。村民说,所谓“一石九面”,无论石块大小、形状各异,均可顺手而砌,一气呵成。内外墙最后的建筑工序就是糊泥巴,并将墙面磨平。塔加地区的院墙通常撒有白灰,据当地人说,每年10月25日前就要往墙面撒白灰,其意为纪念宗喀巴大师,这也成为塔加村独特的景致。

  塔加人世居此地,他们认为这里的每一座高山、每一眼清泉都是造物主的馈赠。因此,千百年来,他们从不滥用和破坏自然万物。就在今天,我们有幸目睹传统民居带给大家的视觉冲击,这其中既有落后贫瘠的无奈选择,更有这片土地的主人们对传统的爱护和坚守。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一种本原性的平衡与适应。

  塔加,一个诗意的名字,在现代文明喧嚣的今天,它依然保有一方恬静和神秘。

和谐:以和为贵 和而不同
塔加:“布达拉式”的诗意村落(中国最美古村)
主持人念错字,谁之过?(汉字故事)
责编:赖 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