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7月11日 星期一

语言交流有障碍 学霸给你支支招

周继凤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7月11日   第 06 版)

  图为在英国当地的酒吧,赵如森(右一)和当地的英国朋友以及留学生一起看英式橄榄球。

  图为研讨课课堂,学生们正在进行考试。大家围坐成一个圈,更易于交流沟通和知识共享。

  尽管留学生的雅思或托福等语言考试成绩达标,但是到了国外,面对全英语的教学,各种口音、俚语以及专业术语,不少学生仍会发懵。语言交流有障碍?让学霸来给你支几招。

  

  “不怕出错”开口说

  国外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分两种:一种是没有附加条件的录取通知书,获得这样的录取通知书,意味着你可以直接进入大学,和外国本土学生同堂上课,没有缓冲时间;另一种则是有附加条件的录取通知书,这意味着你的英语水平并不过关,即使到了国外也需要上一段时间的语言课程训练来提升语言水平。

  赵如森曾是英国斯旺西大学的一名交换生,他的毕业总评成绩为优秀,而当初他去英国读书时,语言却是个很大的问题。赵如森大三时才考过英语四级,雅思成绩刚到5.5分。于是在正式上课前,他不得不读了6周的语言课程。

  语言课程是专门为外国留学生设立的。在语言班上,赵如森至少过了英语四级,还算有些底子。而一些来自中东的小伙伴,他们的英语单词发音很不标准,写的作业甚至老师也看不懂。即使这样,他们课上依旧踊跃发言,不怕出错。赵如森在他们的带动下逐渐放开心态,强迫自己开口说话,不再怕出错。“我发现不管自己说得多烂,只要单词发音标准,老外都能听懂。”赵如森说。抱着这样“不怕出错”的心态,在日常交流中,他有时候也不太顾及语法,反正听不懂的时候,微笑和点头总是没错的。如果实在没得聊,通过家庭情况介绍、天气等话题,总能挑起对话。

  语言要靠熟能生巧

  语言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熟能生巧。现在,海外华人数量增加,遍布世界各地。吃饭去中餐馆,买东西去中国超市,上课听不懂问中国同学,无聊了在家看中国电视剧……总之,在国外,即使不用外语也能生活。

  但这样一来,外语根本无法得到提高。赵如森表示:“我一直不认为外语是一门课程,它只是一个工具,只有多用、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为了将英语说得流利,他抓住一切机会练习,不局限于课堂。比如,等公交车时或者走在路上,碰到英国的老头老太太,他会主动地和他们闲聊几句。跟着朋友去酒吧,他也会主动找人聊天。一句“Morning”或者 “Hi”就会开启一段愉快的交谈。

  不能丢中国人的脸

  苏睿与赵如森同校,如今已经毕业,且毕业成绩总评为优秀。然而回忆起自己刚到英国的日子,她这样形容道:“最初3个月,我接受了地狱式的英语自学。”

  在苏睿看来,想获得就要先付出。她的雅思成绩过关,但是这并不意味学习起来会很轻松。事实上,第一节课苏睿只听懂了20%。由于攻读的是法律专业,对于语言的要求比其他专业更高。为了能够听懂,上专业课时,她会录音。下课后,重复播放,直到听懂并且完全消化理解为止。学校开设了针对留学生的语言课程,于是苏睿在专业课之余,还要上与专业课程同步的语言课。3个月下来,基本上每天的上课时间都在10小时左右,从来没有午休。

  国外上课更强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研讨课便是其中的典型。如果没有过硬的语言基础,想要高质量地通过研讨课几乎是不可能的。苏睿说,为了在课堂上有话说,课下准备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一周有两次研讨课,每准备一次研讨课,她都至少要看四五本书,外加10个案例。“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并且不时地发表见解。咱可不能丢中国人的脸。”苏睿笑着说。

哪些表现最重要?(聚焦美国名校申请(一))
尽早跳出“中文圈子”
语言交流有障碍 学霸给你支支招
从南到北 随遇而安(留学素描)
责编:齐 欣 邮箱:and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