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6月18日 星期六

南锣鼓巷 如梦幽思

容如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6月18日   第 12 版)

  南锣鼓巷一瞥
  来源:百度

  编者按:许多香港大学生来到内地,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脚步,走更多的地方,看更美的风景,了解更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祖国的现代风貌。

  本文作者是一名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的学生。从文中可知,第一次来北京的她,领略到怎样的北京风情,又是如何看待北京古老与现代的两幅面孔的。她的视角或许也可以带领我们在习以为常中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曾在香港旅游杂志中看到“北京必游景点”,东城区南锣鼓巷榜上有名。一直期待能与友人游走于那“蜈蚣巷”,摸一摸胡同的肌理,尝些老北京的小吃,当是一个古意盎然的享受吧。

  周日,我终于有机会走进这个闻名的老胡同。镂空孔雀蓝色的“南锣古巷”牌匾下,游人摩肩接踵。有报道称,南锣鼓巷景区曾经的瞬时承载量为1.7万人。现在,虽已暂停接待旅行团,但周日游客仍不少。

  古巷街道中既有充满现代气息的店铺,也有旧居旧店、朴实的小摊,两者融和成一种独特的氛围。不时有各地来的游客兴奋地问友人:“你要喝台式手摇杯,还是尝尝意大利冰淇淋?”一些茶室、卖中国特色手工艺品的小店,反倒更受到外国人欢迎。

  人,多是来去匆匆的新人;物,总归有旧物留下。穿行于台式或韩式的小吃店,偶然拐进左侧一条小巷。已过售票时间,齐白石故居的大门紧紧地闭着。临近黄昏,有年轻的游客在大门前讨论着找什么背景拍照最美。从大门的缝隙中,我窥见了随着岁月变更而显深浅不一的灰墙,枝桠映着寂静下来的院子。

  门外,身穿白背心黑长裤的老伯停下载着两个小姑娘的三轮车,把毛巾一甩搭在肩上,嘴里叨念着古巷的小趣事,言语间透露着齐白石大师曾在这儿居住的自豪。

  老伯一口纯正的北京腔。坐在三轮车上的两个小姑娘,应该是从外地而来,懵懂地看着老伯。听不清楚的浓重老北京翘舌音,却满含情感。旁边一位阿姨在角落开了一个小摊子,吆喝着“地道老北京酸奶”,顾客寥寥。

  一位友人曾说,有历史价值的文化终要染上商业气息,这是现今不可避免的趋势。当时我不忿,认为古物古巷的生命力,若被添上商业味儿,是对它们的不尊重。友人苦笑:“不发展,就只能挂上‘拆’字啊。”

  可若商业化是一种必然,该如何保留它的文化及精神面貌呢?南锣鼓巷上汇集着韩风时尚服饰店、外国芝士铜锣烧、古风装潢的星巴克等店铺,这里已然成为年轻人的胜地。有网友的游记戏称它为“商业一条街”。也有人认为,多元化的食店及礼品店,使得南锣鼓巷成为适合一家大小游玩的地方。然而,过密的人流带来的是古巷角落布满的垃圾,过于喧闹的环境也困扰着这里的居民。今年4月,南锣鼓巷因“不堪重负”主动申请取消AAA景区资质。

  胡同里摸上去十分粗糙的墙壁,仿佛在我手心中无声哭泣。放下手掌,离开那位老伯,我从小巷看向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恰似一位古老的传承者,低缓地诉说着一个个遥远而厚重的故事。

寿乡探源
南锣鼓巷 如梦幽思
安徽潜山:让游客乐享乡村
夏耕画卷惹人醉
责编:尹 婕 邮箱:rmrbyinji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