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6月18日 星期六

桂西巴马因长寿老人众多而闻名遐迩。前不久,记者前往探寻,方知当地的寿星,主要聚居在盘阳河沿岸。这条蜿蜒澄澈的小河,源自凤山,淌过同属河池市的天峨、巴马、大化等县,沿途滋养着生命,也传载着许许多多的寿乡神奇——

寿乡探源

本报记者 孔晓宁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6月18日   第 12 版)

  三门海天窗口一瞥

  桂西毗邻云贵,位于三省交界之处。至今前往得走过很险陡的盘山道,过去路况更差,出入不便。因此,前些年国内外专家前往寿乡考察,往往进到地势相对平坦的巴马,便不得不止步。于是,舟车相对便利的巴马,渐渐成了长寿之乡的代名词。

  这一次,我们的寿乡之行,重点考察了凤山与巴马。前者是盘阳河源头所在地,后者早已被誉为“世界第五大长寿之乡”,溯源探秘,心情格外兴奋。

  三门海:生命之海

  凤山的三门海,是盘阳河的源头,也是我们此行重点考察目标。这里位于坡心村境内,距县城24公里。行前,县政协的黄勇士先生建议,要探三门海,最好赶早,“那时水面腾起白雾,最是好看。”作为摄影发烧友的黄先生说。

  早晨6时,天还黝黑,黄先生应约驾车来到饭店门口,载着我们驶往三门海。边走边聊,我们得知,黄先生就出生在坡心村。“咱村的老人,最年长的有114岁。我的祖母,前几年是在103岁去世的。”48岁的黄勇士说。

  在我们眼里,黄勇士像30 出头的年轻人。我们见到的凤山人,如他这般相貌与年龄不符者随处可见。车子穿云破雾,跑得飞快,不一会儿,冲下一道山坡,“咔”的一声刹定了。

  出车四望,晨色矇眬。一条小河,腾着袅袅白烟,足有两三米高。河水源自近处一个黑黝黝的山洞,洞口刻有“寿源”二字。峭立的石峰,高悬的月芽,倒映在明镜般的河水上,如同一幅淡雅的山水画。一群鸭子游弋过来,顿时扰乱了画面的平静。天渐渐放亮,炊烟般的白雾,化作了迷蒙一片的青烟,把岸边几位晨练者,遮掩得忽隐忽现。一位晨练者蹭蹭几步跳水下河,挥臂前游,令身感春凉的我们,不禁打了一个寒噤。伸手试着摸摸河水,居然暖暖的,仿若恒温泳池。据说坡心村人长寿,与源头之水以及亲水生活密切相关。凭着温适的手感,我们似乎可以悟出其中一二。

  一只小筏载着渔翁,穿破烟雾摇弋而来。他忽而把鱼网撒进水中,忽而又轻轻提起,将收获倒进鱼篓。他捕获的这种油鱼,背部青灰,肚皮茱黄,体长10厘米左右。因脂肪丰富,炒煎时不用放油,味道特别鲜美,当地因此有“一家煎油鱼,全屯皆闻香”之说。因其还有特殊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又有“水中人参”之称。

  东方泛出金光,水雾也给染上一抺淡淡的橘黄。“我们该进洞了。”黄勇士的话音刚落,一艘小筏迅驰过来,载上我们,向水洞深处移动。划入低矮的洞门,眼前出现一间高敞的“大厅”。在黑暗中继续前行,突然豁然开朗:前面又是一个洞口,垂悬的众多钟乳石,在亮丽的背景中显出美妙的轮廓。洞外是宽大的天坑,底部如湖,坑崖坑顶绿树葳蕤。静寂的绿水,仿若画板,以一个特殊的角度,把奇石异树纤毫毕现地映现出来。如此绝景,当地人称之为“天窗”。三门海的天窗,共有9处,一水相连,可现在乘船只能抵达3处,这也便是“三门海”名称的由来。目前,三门海是“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坡心村也成为巴马国际旅游区的核心旅游名村。

  行至第三个天窗,太阳已经升得很高。黄勇士嘱撑筏子的同族兄妹停了下来,静静等待那最佳拍摄时机。洞边辟有小道,不时有晨练的人们进进出出。黄勇士告诉我们,那些都是在村子里长期借居的外地人。天窗里冬暖夏凉,负氧离子高达每立方厘米5万个,水又是源自暗河的小分子团水。身处其间,我们恍若触摸到了坡心村人长寿的部分“密码”。

  太阳越爬越高,天窗的镂空处,被阳光照射得透亮。一艘艘游船,载着游客,穿洞而来。危岩、石笋、绿树、碧水,加上身着橘红色救生衣的游客,构成一幅鲜活灵动的画面。人在“寿源”,真像是置身于“不知有汉”的桃源之中。

  百魔洞:“候鸟”之家

  道别三门海,我们沿着盘阳河边修建的公路,驱车来到巴马,又进百魔洞。这个石灰岩溶洞位于甲篆镇坡月村,洞内已开发的部分,有4个大殿堂,个个千姿百态、瑰丽辉煌。洞名有点唬人,其实不过为壮语“八波”的音译,意为泉水。眼下为旱季,洞中见不到水,却游人众多。他们不少脖子上挂着一只小牌子,近看原来是进洞的月票或年票,持有者均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他们三三两两,多是拉着辆小车,装瓶自汲的泉水,在洞里“磁疗区”或“天坑”等处,一呆就是一整天。天坑草深树密,阳光充足,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高达7万个,是个“吸氧”的绝佳宝地。

  盘阳河一带的地势很特别,沿河多为两山夹立,一边石山,一边为土山,即所谓“阴阳平衡、血脉相连”,据说这样的地方多为长寿之乡。这里的地磁很高,整个寿乡实际上处于一个特殊的磁场之上。土壤中硒含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倍,因此粮食蔬菜等作物也富硒。而高地磁和富硒都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人体衰老。

  在寿乡,有利于人们延年益寿的物质元素如此众多,堪称世所罕见。应该说是这些元素的综合效应,才使得这里百岁老人的数量,比联合国规定的长寿之乡标准,整整多出4倍!也正因为如此,全国各地追求健康和长寿的人们,干脆移居于此,以便从特殊的天地造化中,获取生命的能量。

  走出百魔洞不远,见人们正手提小瓶大桶,从一眼汩汩清泉中汲水。一位老汉汲满两桶水,起身稍作歇息。上前与他唠嗑,原来他姓包,内蒙古海拉尔人,3年前与老伴前来巴马,买了套房子,常住下了。“俺老伴过去患支气管炎,一来这边,病就自然好了。我在老家时也有高血压,常年吃药。在这里,什么药不吃,血压一直都正常。”他道出了目前在巴马常年生活的10多万“候鸟”的共同感受。

  敢烟屯:惟仁者寿

  敢烟屯是巴马有名的长寿村,历史上曾经出过一位145岁的老寿星。当年,清光绪皇帝通过广西提督,给村里126岁的邓诚才老人送来一块寿匾,上书“惟仁者寿”四个大字。邓老先生年轻时从戎卫国,立下战功。退隐后扶助乡亲,善事不绝。后以128岁高龄无疾而终。现在,邓寿星的故居,已经成为新建的仁寿源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居初建于1875年,1930年毁于火灾,现按原样重建。院外桃花正艳,春意盎然。进得院门,中堂门外,悬有一副对联:“知事晓事不多事太平无事,忍人让人不欺人方可为人。”这22个字,既是邓老先生一生品行的写照,也是寿乡人的共同遵守。

  中堂之上,正在演示传统的“补粮”仪式。过去,屯里老人活过“甲子”(60岁)之后,子女们便要在每年某个或数个吉日,请同族亲戚们凑来一份米、钱,请来“道公”,念着寿咒,为父母补粮。仪式上,老人不仅获赠滋养,还从后辈孝道中,得到心灵的极大安慰,接下来的心情欢畅并安然养生,就再自然不过的了。

  参观完故居,进村随意走走。迎面过来一位老者,一问,恰巧就是邓诚才的四世孙。眼前的邓老伯,已有74岁,可面色红润,步履轻健,目前还是家里种田的主力。听说我们来自北京,他快言快语道,去年秋季,他参加旅行团,去过北京、天津、秦皇岛等地观光。“我儿子在外边工作,给我钱出去旅游。我看你们北京人,不见得比我们这里过得舒服哟。”

  敢烟屯辈辈补粮、代代长寿的传奇,看来还在延续。这里“惟仁者寿”的传统文化启示人们:良好的心态与德行,正是长寿的最重要的泉源。

寿乡探源
南锣鼓巷 如梦幽思
安徽潜山:让游客乐享乡村
夏耕画卷惹人醉
责编:尹 婕 邮箱:rmrbyinjie163.com